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蕴藏的科技创新和青年机遇 今年各地科技创新这样干
首页> 时政频道> 要闻 > 正文

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蕴藏的科技创新和青年机遇 今年各地科技创新这样干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2-20 08:57

  日前,地方两会相继闭幕,全国有31个省(区、市)对外公布了本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结合大数据统计,对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科技创新的章节梳理发现,各地探索科技与教育、人才统筹发展的思路,对“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及时呼应;积极寻找科技与企业、产业、金融等多方面工作结合发展的出路,显示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刻期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粮食种子到ChatGPT,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之重要不言而喻。推动科技创新的蓝图,如何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落到实处?广大青年在一张张地方政府“施工图”中又当如何寻找机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地的施政方针,或许可以成为青年创新人才选择安家落户之地的参考。

  创新驱动从“根”抓起,“抢人”大战跃然纸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这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这一提法在2023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教育、科技、人才相关内容被不少地方放在了同一章节。大数据分析显示,“人才”“教育”这两个关键词和“科技”一样,均位列科技创新相关章节高频词前十位。在部署未来一年科技创新相关工作的段落中,北京、上海、重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辽宁、山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陕西等地,更是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的相关表述放在了开头。

  从不少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地方政策对三者“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定位的理解和呼应。比如,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融合集成,进一步厚植创新驱动根基”。

  在教育方面,一些省级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的“优先”“基础”地位,在科技创新面前凸显了出来。

  北京部署要充分发挥首都科教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宁夏也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并强调教育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教育”等提法屡次出现,各地政策广泛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诸如“普惠”“双减”“双一流”建设等为人熟知的教育政策,继续成为“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人才方面,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人才工程“争奇斗艳”,“抢人”大战在纸面上已显现硝烟气息。

  比如,北京、上海均提出将实施“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浙江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并明确未来一年计划招引人才人数量;广东省提出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山东省提到要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建立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

  在人才工作方面,青年群体被特别关注。上海、江苏等地明确将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北京、内蒙古、山西、山东、甘肃等多地专门设置了青年人才相关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人才相关内容的分段表述之外,各地也在思考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协同配合”“系统集成”。

  比如,谈及教育工作,安徽提出将持续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教育、产业、科研相衔接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广西提出要深化产教科融合发展,强化区内高校院所、职业院校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在谈及人才问题时,广西、辽宁强调引进人才要“带土移植”,希望把创新项目和项目中的人捆绑在一起;而在“引”之外,北京还强调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将人才供给指向了教育。

  多地打造“创新联合体”,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突出

  大数据分析显示,在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是与创新紧密相关的关键词之一,这31份报告对“企业”报以超过160次的期待。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要求到2023年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

  在2023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被频频提及。其中,甘肃提出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低于70%;山东提出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揭榜挂帅”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

  此外,多地结合自身情况对“创新联合体”作出部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联袂登场。一些地方对创新联合体的主要攻关方向进行了明确。北京提出,将拓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加快建设新一期高精尖创新中心。

  重庆提出,要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电子芯片、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科技专项,集中优质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东提到要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优化“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项目形成机制。

  一些地方对企业主导推进创新还制订了量化计划。

  比如,浙江提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组建创新联合体10个;广西计划建设区内外联合研发、科技服务、创新联合体等平台20个以上,新增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15家、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2家,转化成果1000项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科技创新和地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相结合,拓展创新“链”式形式,期待让创新驱动发展的轮子“转起来、快起来”。

  内蒙古提出坚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科研经费投向和科研项目布局向能源、奶业、草业、种业、稀土等重点领域集中,计划把科技研发、资本运作、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集成起来,让创新驱动这个轮子转起来、快起来;四川提出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钒钛稀土、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航空与燃机等重大科技专项;河北提出要实施主导产业壮大行动,聚焦钢铁、装备、石化、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

  一些地方还将金融拉进了科技创新的“朋友圈”。比如,重庆提出“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推广知识价值、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促进专精特新、科创培育等基金市场化运作,健全科技企业上市服务机制;湖北提出支持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福建计划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改革攻坚继续推进,人才政策普遍受到重视

  从大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改革”二字也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内容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2023年是3年攻坚的第三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人才评价、激励制度,人才松绑、减负政策等方面均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其中,北京等多地提及“赛马”“揭榜挂帅”等管理制度;海南在题为“打赢科技创新三年翻身仗”的章节中提出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落实科研项目经费跨境支付;宁夏提出要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

  黑龙江则将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计划建设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汇集在研项目、可转化成果、创投资本等要素,推动形成企业、高校、院所、园区、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精准对接机制。

  在31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评价、激励、松绑、减负等人才相关的内容普遍受到重视。

  上海、湖北等地将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国家试点工作;海南计划优化职称评审标准,扩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清单;山西提出要加强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省级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了创新生态、氛围建设的相关要求。比如,河南、山西提出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记者 张茜 实习生 林骏佳 刘若辰 周瑞佳)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3高考拉开帷幕

  • 哈尔滨:职业技能人才“比武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北京密云古北口司马台长城附近,建有一处江南水乡风格的度假区,名为古北水镇。
2023-06-05 10:46
2023年5月31日,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在敦煌演出。
2023-06-01 10:05
2023年5月31日,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馆和国史影像基地落成暨中国图片大赛房山赛区颁奖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国史影像基地举行。
2023-05-31 15:48
5月29日,2023年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台州市仙居职教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篮球队在比赛中激烈角逐。
2023-05-30 10:26
2023年5月26日,山东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幸福食堂外,老人们正在排队用餐。
2023-05-28 21:45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05-26 16:36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05-26 10:02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
2023-05-25 10:56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05-25 10:36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2023-05-24 10:0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2023-05-22 10:00
5月19日,2023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盐城市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幕。
2023-05-22 08:49
2023年5月17日,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曾被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
2023-05-19 14:14
近年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绿水青山城市生态环境,湖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苍鹭、白鹭等多种水鸟在湖岸繁衍生息。
2023-05-17 18:06
5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职教活动周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启动仪式在该市苏雅拉广场举行。
2023-05-17 10:33
2023年5月15日,初夏时节,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湿地内生机勃勃,花卉、树木、桥梁和湖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05-16 10:55
2023年5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举行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全民运动,健康工大”为主题,共设置26个参赛项目。
2023-05-10 19:41
据悉,此次作品以春天为主旋律,以视角传递出花的娇艳。向生活致敬,歌颂祖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此外,也向新时代创新发展蓝图致敬,砥砺奋进的国人倍感振奋。
2023-05-10 11:19
北平街夜市,是该地夜经济特色街区之一,拥有150余家商铺近100个摊位,汇聚了各式陕西以及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2023-05-04 15:24
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山东淄博,品尝走红的"灵魂烧烤"。淄博市政府和市民积极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由居民、机关工作人员等自发组成的数万名志愿者进入车站
2023-05-04 14: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