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的号角 合作的平台——写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之际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创新的号角 合作的平台——写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之际

来源:新华网2023-05-25 21:58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创新的号角合作的平台——写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今天,一场聚焦前沿、共商合作的国际科技盛宴在北京中关村拉开序幕。

  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这一主题,2023中关村论坛6大板块的150余场活动将在这场科技盛会中陆续上演,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将在这里谈科论道,区块链、高端制造、基因与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将亮相,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团队将在这里同台路演、跨国竞技。

  搭建全球科创“会客厅”

  走进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五六台服务机器人向记者走来。他们正辅助工作人员完成引导接待、物品递送、清洁整理等工作。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创新是根植在这块土壤上的天然基因。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科技与世界前沿“接轨”,2007年,中关村论坛应运而生。

  这是在2023中关村论坛亮相的整车视觉检测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摄

  经多年积淀,中关村论坛已成为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

  “中关村论坛不是简单地总结过去,而是吹响号角,走向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对此颇有感触。

  对于在中关村土生土长、与中关村论坛同频共振多年的企业而言,中关村论坛不像是一场论坛,更像是一间“会客厅”:链接全球智慧,推动中关村更深刻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创新的勃勃生机。

  上周,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施国敏已提前来到中关村“报到”。作为高端心血管医疗器械赛道的“实力派”选手,武汉杨森生物自主研发的仿人体自身动脉结构的人工血管即将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

  “我们期待与更多国内外同行、上下游行业伙伴交流碰撞,在基础研发、临床转化、人才引进、产业落地方面寻得新机,共同实现超越。”施国敏说。

  交出科技自强闪亮“成绩单”

  中关村论坛的成长之路,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加速、全球科技开放合作更加深入的历程。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2020年的中关村论坛上,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展示了全球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将中国原创的顶尖成果推向世界。

  成立八年,2款已上市药品、13款处于临床阶段药品、员工超千人——这是一家在中关村土生土长的创新药企交出的“成绩单”。诺诚健华公共事务高级总监郑慧铭回忆,5年前,就在中关村论坛的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上,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崔霁松完成了诺诚健华的第一次路演。

  “这场路演推开了一扇门,更多投资人、合作者对我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参加完大赛不到7天,公司就完成了5500万美元的融资。如今,这家公司已成长为北京首家A股、港股两地上市的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

  近年来,中关村孵化出越来越多茁壮的科技力量,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的目标迈进。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占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244家,是2012年的2.2倍,其中年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11家。

  在中关村的创新驱动下,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41.6% 。2022年,北京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数量为293家,这意味着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诞生在北京。

  擦亮开放合作“金名片”

  “中关村论坛,是国际技术创新交流的一张名片。开放合作、共享未来,能够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

  今年,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共话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数据治理等议题,探讨科技前沿发展,展示最新原创成果,把脉未来产业趋势,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汇聚起科技力量。

  这是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的新石器无人车。新华社记者 张漫子摄

  万众期待中,今天,来自全球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关村——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走出科研院所院墙下海弄潮,实践科研成果转化、新技术扩散试验的“创一代”,到拔地起高楼、人声鼎沸的中关村电子大卖场,从“腾笼换鸟”为创新主体筑新巢,到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全国、撒向海外,中关村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创业者的逐梦之地,更作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范例,为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舞台留下鲜活注脚。

  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谢晓亮在哈佛大学执教20年后,于2018年全职回到中关村。他说,“科学是面对一切变化的底气。用科学创新为人类创造福祉,是科学家的使命,也是中关村论坛的时代意义。”

  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关键节点,中关村论坛将肩负更高使命。

  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说,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我们践行科技向善理念,使2023中关村论坛成为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我们期待与各界嘉宾相聚北京,深入交流、增进共识,共同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凝聚智慧,为推进全球经济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说。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5月26日,山东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幸福食堂外,老人们正在排队用餐。
2023-05-28 21:45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05-26 16:36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05-26 10:02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
2023-05-25 10:56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05-25 10:36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2023-05-24 10:0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2023-05-22 10:00
5月19日,2023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盐城市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幕。
2023-05-22 08:49
2023年5月17日,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曾被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
2023-05-19 14:14
近年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绿水青山城市生态环境,湖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苍鹭、白鹭等多种水鸟在湖岸繁衍生息。
2023-05-17 18:06
5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职教活动周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启动仪式在该市苏雅拉广场举行。
2023-05-17 10:33
2023年5月15日,初夏时节,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湿地内生机勃勃,花卉、树木、桥梁和湖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05-16 10:55
2023年5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举行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全民运动,健康工大”为主题,共设置26个参赛项目。
2023-05-10 19:41
据悉,此次作品以春天为主旋律,以视角传递出花的娇艳。向生活致敬,歌颂祖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此外,也向新时代创新发展蓝图致敬,砥砺奋进的国人倍感振奋。
2023-05-10 11:19
北平街夜市,是该地夜经济特色街区之一,拥有150余家商铺近100个摊位,汇聚了各式陕西以及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2023-05-04 15:24
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山东淄博,品尝走红的"灵魂烧烤"。淄博市政府和市民积极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由居民、机关工作人员等自发组成的数万名志愿者进入车站
2023-05-04 14:33
旅客乘坐的D6942次"夜市美食列车"从齐齐哈尔驶向夜幕下的哈尔滨。 "五一"假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旅客出行品尝龙江特色美食,体验哈尔滨夜市文化,临时增开高铁列车,将夜市美食"中央厨房"搬进高铁车厢
2023-05-04 14:26
2023年5月3日,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桥社区,苍翠的青山、错落有致的民居、通村达户的公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2023-05-04 10:09
2023年4月27日,江苏连云港市首届青年艺术周系列活动——"春韵"民族音乐会举行。
2023-04-28 10:49
近年来,博望区人武部探索推行乡村振兴"民兵志愿者+"模式,组织民兵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养殖区域、工厂车间,开展解难帮困志愿者服务
2023-04-24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