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济随笔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首页> 时政频道> 观察 > 正文

经济随笔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6-09 07:45

  麦子熟了。收麦,是头等大事。

  最近这些天,豫陕鲁徽鄂冀等地,正全力抢收麦子。之前数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恰逢小麦的成熟收获期。雨来得不是时候。丰收已“在望”“在田”,关键时刻,急需“龙口夺粮”。夏收夏播、抢收抢烘,种田人正夜以继日。

  “十九连丰”,哪一场丰收不是“抢”出来的。去年夏收的那一茬冬小麦,在前年播种时遭遇秋汛,三分之一晚播,收获时又逢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种田人们一路奋战,悉心呵护,抢收抢种,最终实现夏粮丰收。真正应了那句话,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粮食,特别需要“时时放心不下”。对丰收,千万不能“审美疲劳”。全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收,粮食问题过关了吗?

  “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中国农业界正忙的一件大事。凸显出“1.3万亿斤”还不够,还得再上一个台阶。

  为什么“还不够”?两个原因——

  一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不确定性,“手中有粮”显得愈发重要。粮食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先是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后来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进贡给吴国,然后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今天,世界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粮食,往往站在最容易受影响之列。到时候在国际市场上有钱也买不到,买到了也运不回来。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在粮食上,我们必须做到不被“卡脖子”。粮食安全的系数还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二是14亿多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还在提高,更高的质量,要求有更多的数量。人每天张嘴吃饭,不仅吃五谷杂粮,还要吃肉蛋奶。“一斤肉五斤粮”,粮食消费需求正发生结构性变化。像玉米,在我国的粮食产量中占了近四成,主要用途是饲料粮,最终要转化成肉蛋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吃饱、吃好,还要吃出健康。

  所以,自己的饭碗,必须自己把它端牢。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了三个“一起抓”: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新时代十年,我国的粮食产能提升了1400亿斤。再提升个“千亿斤”,难度会更大。提产能,从全局说,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种业振兴,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从品种说,小麦、水稻已“接近天花板”,还要努力提升,但更多要依靠玉米和大豆,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从手段说,聚焦提高单产,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促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尽快提高单产。

  粮食产能,不是要不要提的问题,而是必须提、加快提的问题。产能提一分,粮食安全就稳一分。一边忙提升产能,一边还要促节约降损。据有关机构估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就够1.9亿人吃一年。除了向传统耕地要粮食,还要体现“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关注粮食,就要体贴农民、帮助农民、支持农民。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按党中央部署,今年继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都比上年提高了2分钱,分别是连续三年、四年提高。

  在河南,这些天,一边抢收麦子,一边已开启农业保险的绿色办理通道,将小麦萌动发芽致损纳入理赔范围。有关部门要求对受灾损失尽快理赔、应赔尽赔。把地里的麦子尽最大努力“抢”回来,也要把农民兄弟的损失尽力减到最小。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十多年持续努力,今天,我国的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无论风吹雨打,我们的心是定的。同时,围绕粮食安全,举国上下,也有着居安思危的基本心态,有着从差距中看潜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状态。

  麦子熟了。每一季的成熟,都是种田人,以及全社会,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丰收,从来都得来不易。每一年的丰收,都并不意味着,下一年度的丰收可以自动到来。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

  •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2023-09-15 16:49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09-12 15:59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2023-08-30 14:56
2023年8月23日,山东省荣成市海岸风景醉游人。
2023-08-25 15:39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08-24 16:28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2023-08-22 15:32
近年来,该地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种植芡实,形成特色产业
2023-08-21 19:51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2023-08-19 10:26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08-18 17:50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2023-08-17 16:14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2023-08-15 16:16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08-14 15:14
颐和园自古就是皇家的避暑胜地。
2023-07-31 20:21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07-30 16:45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2023-07-27 16:50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07-19 21:40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2023-07-18 14:11
2023年7月14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07-18 10:13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07-17 15: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