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贫困县到百强县的跨越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从贫困县到百强县的跨越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20 08:33

  从贫困县到百强县的跨越

  ——安徽合肥长丰县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吴 焰 游 仪 徐 靖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之间,资源差、基础弱、底子薄。

  1994年,长丰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12年脱贫摘帽,4年后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07.34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居安徽省各县(市)第一。

  从贫困县到百强县,长丰何以能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一张“规划图”背后的县域经济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切入点

  “长丰到了。”自合肥市区出发,驱车向北,大约半小时后,同行者提醒。

  高架桥宽阔平坦,新能源车川流不息,住宅楼灯火通明,眼前的这座县城,与大城市别无二致。

  指着县城规划图,长丰县委书记李命山介绍:“长丰有14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我们打破了传统空间布局,按照合肥的发展定位重新布局。”规划图上,长丰被分成东部文旅、南部都市、西部科创、北部产教、中部智造5个片区。

  规划布局的背后,是一座县城发展的不断探索。

  长丰先天自然条件不足、旱涝频发,十种九不收,虽名“长丰”,却被当地人自嘲“常穷”。

  “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指引,打开了长丰的发展思路。“打造合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实现全域协调发展新突破,争当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县”,合肥对长丰的“两新一示范”新定位,让长丰踏上新路。

  长丰开始“破浪”前行。

  瞄准市区发展规划,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高速道口“镇镇通”,两座高铁站遥相呼应……短短10余年,北城已集聚52万常住人口,成为合肥的消费新中心、科创服务新高地和宜居宜业新标杆。

  紧抓耕地、种子,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现代化。县城南部,集成种子、智慧农业、合成生物、菌物等产业;县城北边,草莓产业引入科技智慧手段,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

  请来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专家调研分析,引进薄壳山核桃产业。过去“种啥啥不长、栽啥啥不成”的荒地,已变成了绿色走廊。“全县种植薄壳山核桃约9万亩,今年起开始进入盛果期。”长丰县薄壳山核桃种植协会会长沈军城说。

  更大的规划布局,在制造业。

  走进汽车城下塘镇,现代化的厂房外,满载汽车零部件的货车络绎不绝。“你能想象,这里两年前还是块荒地吗?”长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先梅说。

  锚定安徽省、合肥市产业政策导向,从最初引入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始,长丰围绕汽车配套产业链展开招商布局。规划下塘镇作为产业新城后,提早预留工业用地。这些配套企业和“留白”用地,在2021年比亚迪投资选址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也让长丰从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快速转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现在,下塘镇不仅有整车工厂,还引进了中创新航、佳通轮胎等百亿元级项目。”下塘镇党委书记樊邵斌说。

  翻开长丰县规划图:南部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产城融合;中部打造下塘新能源汽车城,朝着千亿元产业镇方向前进;北部县城全面开展城市更新……

  地图不断完善,规划日益清晰。记者发现,图上还有处地方,标注着“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

  按图索骥,走进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学锁告诉记者,根据试点方案,长丰正依托城市、工业园区和乡村三大板块,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4个重点领域,目前已经建成9个示范场景项目。

  陶楼镇“光伏+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就是其中一个项目。顶棚安装的光伏板提供电能,集装箱上放置的盆栽辣椒长势喜人,箱中鱼儿游来游去。张学锁算了笔账,光伏发电一年收入15万元,农业种养,每箱鲫鱼能挣6万多元,“别看只有3.5亩,可以创造出上百亩土地的经济效益。”

  如今,长丰的规划图上仍有几处留白,都是高铁站、高架路旁的“黄金地带”。“长丰的发展与产业布局,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李命山说。

  一纸“军令状”背后的产业崛起

  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拼经济就是拼闯劲

  长丰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李多魁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抓拍照片:烈日下,站在几辆小车旁,李命山手握钢笔,在写满交地日期的工业用地图上签字。

  “这是李书记在向比亚迪方面签‘军令状’。”李多魁告诉记者。

  照片场景,发生在2021年7月。当时,比亚迪与长丰的项目谈判到了关键时期,基本达成意向合同,但比亚迪对能否在20多天内交地心存疑虑。那时的规划用地上,有的长满杂草,有的水塘密布,还有村民开的农家乐。为此,比亚迪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一一查探。

  为了争取到比亚迪的这个百亿元大项目,长丰的干部铆足了劲。拿着地图,边看地边商讨。地块怎么规划、道路如何设计、土地何时平整……比亚迪方面,则把县里承诺的交地时间一一标注。

  准备上车离开时,比亚迪负责人担心“口说无凭”,拿着那张交地时间图,希望县委书记在上面签字。“我当时有点猝不及防,但也特别理解,说明对方是非常认真地在考虑,也是考验我们长丰人的诚信与能力。”李命山拿起笔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项目区域因标高问题,急需土方填平,下塘镇立即调来千辆卡车,一夜之间完工;园区企业提出员工住宿问题,樊邵斌带着镇干部腾出宿舍,解决了难题。“为保证项目进度,无论企业有啥需求,哪怕正在吃饭,我们都会立刻赶过去。”樊邵斌说。

  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到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

  “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拼经济就是拼闯劲。”长丰县提出,政府部门要做营商环境金牌“店小二”,为企业和经营主体服务好。正是凭着这股闯劲,2022年,长丰县有78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户,其中超50亿元项目2个、超百亿元项目2个,总投资600亿元。

  “长丰县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抓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才有了大发展。”从长丰县走出来、目前在合肥市政府部门工作的多位干部,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点。

  记者在长丰调研采访期间,赶上了周六。这天,为建设合肥菌物谷的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专程来到长丰。在县长李孝鸿主持下,当地坚持了两年的“周六解题”调度会搬至施工现场,实验室如何装修、资源库怎样建设,县里七八个部门一起商讨,推进问题解决。

  用心用情,办好实事。长丰县2020年6月起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对全县“上规、上亿、上云、上市、上百亿”企业一对一服务,好时不扰、难时出手,年均化解4000多个问题。

  一座“智慧谷”背后的创新故事

  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王儒敬没想到,研究所的技术、比亚迪的工艺,在合肥智慧农业谷里碰出了火花。

  检测土壤养分,过去由人工操作,周期长、成本高,还易出现误差。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融合机器视觉、多臂协同、优化调度算法等技术,尝试研发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

  “3000个机械臂如何有效运转成了难点,理论上没啥问题,却总造不出来。”王儒敬东奔西走,把熟悉的厂家跑了个遍。

  李命山的“撮合”,给王儒敬提了个醒:“要不找比亚迪试试?新能源汽车都能造,机器人说不定也行。”

  政府牵线搭桥,双方一拍即合。今年5月,比亚迪项目总监孙茂连带队,组建专班团队进驻智慧农业谷,不到一个月,产品研制成功。“我们已经接到了一些订单。没想到,3年干成了过去10年没有做成的事。”王儒敬说。

  2020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分别签订框架协议和工作协议,建设合肥智慧农业谷,从农业传感器到大数据,从机器人到新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接连开展,人工智能与农学深度融合。

  如今的王儒敬也有了新职务,担任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负责人。身份在研究所,人在长丰,不仅解决了过去项目缺资金、技术落地难的问题,智慧农业谷还有相应激励机制。

  一次跨界合作,让科研人员实现了成果转化,令比亚迪开辟了产业空间,同时也为长丰集聚人才出了把力。智慧农业谷现有科研人员280多人,其中近百名是硕士、博士毕业生。

  智慧农业谷的科研成果,和当地产业紧密相连。打开长丰草莓产业互联网平台,乡镇种植面积、主要销往区域、辐射带动地区等数据一目了然,还能查看各地草莓市场行情与病虫害动态走势。

  种了半辈子草莓的兴农草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秀芝,去年给自家大棚装上了智慧农业系统。坐在家中,打开手机,浇水、通风全能操纵,“省了人力,还更加精准,新技术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

  在岗集镇,合肥航太雷电综合试验大厅项目正加紧建设,不远处是规划中的“科学家小镇”,长丰科学城雏形初现。

  智慧农业谷旁,合肥菌物谷创新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去年7月,中国菌物谷(合肥)正式揭牌。“从厂房建设到仪器采购,不到4个月,我们已经有了产品。”合肥菌物谷创新研究院院长、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王琦介绍,眼下资源库还在搭建,接下来,菌种库、活体库、基因库等将陆续建成。

  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是长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路径。“我们正琢磨设立‘科技副总’,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一线,攻克研发难关。”长丰县科技局局长张帆介绍,政府给奖励,企业付薪资,院校出技术,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一群“新创客”蕴藏的创业活力

  将人才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换上工装,戴上工牌,晚上7点半,刘畅准时到岗。查物料、点人数、清设备……作为比亚迪合肥基地车间小组长,刘畅早已得心应手。

  为就近照顾家人,三十出头的刘畅从城里辞职回到下塘镇。去年7月,他入职比亚迪。

  “随着比亚迪入驻,去年总投资约350亿元的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下塘镇。”长丰县常务副县长石磊说,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全部完工后,将为下塘新能源汽车城创造约10万个就业岗位,“基础设施有了,商业配套起来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来。”

  有不断涌入的新工人,也有奔赴而来的“新创客”。

  采摘花草、绘制图案,浸染布料、反复晾晒,在杨庙镇马郢村,来自四川的90后陈燃忙个不停。

  马郢村原是个空心村,无产业,年轻人都往外走。2015年,以“助学、助农、助村”为目标的“马郢计划”发起。“想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吸引志愿者加入,让创客们通过公益改变乡村。”马郢村第一书记钟宇说。

  随着志愿者的到来,“马郢计划”有了新的内容:通过创客计划,吸引志愿者就地转化,在这里办起文旅创意产业。学校来的志愿者,教孩子们英语、戏曲等;艺术家来到村里,做花艺、烧陶器、制印染,让马郢与文化相结合;村民们种草莓、养龙虾、开饭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过创业孵化、政策扶持、资源嫁接,马郢目前已集聚40多个创客团队,陈燃团队也是其中之一。“在这儿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和创业的氛围,我决定留下搭建染坊,传承好蜡染这项非遗技艺。”陈燃说。

  创客不断加入,村民陆续返乡。过去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作的吕银银,去年回村在创客经营的陶瓷馆找到了工作。随着研学游的学生越来越多,她忙得“脚不沾地”,“家门口上班,挣钱带娃两不误。”

  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如今,长丰244个村居都已是集体经济强村,年均收入112万元,收入最高的达1021万元。

  李玉经常往返安徽和吉林之间,为菌物谷的发展出谋划策;“草莓育苗达人”沈海燕,返乡建起草莓立体育苗大棚,利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00后新农人俞泽明,在造甲乡和父亲一道科学种粮,把4000亩耕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2022年,长丰实现人口、中小学生、资金“三个净流入”,人才势能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

  前不久,长丰县领导班子去浙江学习考察。如今的长丰又有了新坐标,跳出合肥市,对标长三角。“从贫困县到百强县,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接下来,还要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前进,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李命山说。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
2024-10-23 16:55
“这么小个头的苹果树竟然能长出那么大的苹果!”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调研采访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有记者在看到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后,直呼意外。
2024-10-23 16: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