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继去年对5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进行采访后,今年光明网继续推出“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系列访谈,记录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在传递历史上所做的努力,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余惠如的印象中,她的父亲余昌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那时的余昌祥才10岁。他的生父余必福,被日军抓去当挑夫,后在中华门外小市口惨遭杀害。余昌祥的养父当时身中日军两枪七刀,侥幸逃生。
“我父亲不愿意提当时的事情,”余惠如说,“他不想再回忆那些痛苦,但我们从他养父的一道道伤疤中也能感受到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
余惠如(右一)姐妹与父亲余昌祥。受访者供图
2010年5月,在余昌祥被认定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前,他和老伴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捐献遗体。余惠如说,作为子女,一开始并不能接受,老人们每次谈起这件事,她与家人都会草草应付过去。在一次次深谈中,父亲都提到希望在去世后能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贡献,余惠如姐妹三人感受到了父母心意已决,尊重他们的要求。
“我父亲看过的那些悲惨的事情太多了,一是对人生、生命看的通透,二是生活稳定,特别是在晚年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所以他说生前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他死后也要捐献遗体,贡献医学,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父亲崇高的品质也一直激励着我们!”她说。
余惠如(右一)姐妹与父亲余昌祥。受访者供图
2015年12月13日,余惠如参加了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从默哀到撞钟,一系列庄重的仪式让她倍感震撼。她说:“身处这样的场合中,我仿佛就站在1937年的那段沉重的历史里,深深感受到了国家与个人那种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
余惠如与家人多次陪同父亲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公共纪念活动,在她看来,父亲的性格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渐渐有了改变。他放下心中积郁多年的块垒,向大家口述当年自己的目睹耳闻。余昌祥认为,作为幸存者有责任把这段历史告诉所有人,这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事。
余惠如。受访者供图
余惠如一直牢记着父亲的叮嘱,她坚信,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让子孙后代永远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和平,我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历史记忆,为维护和平安宁,尽自己一份力。”
统筹:光明网 张倩
采访:光明网记者 李昱莹 光明网见习记者 袁艺铭
视觉:光明网 董诺
相关阅读:
【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葛凤瑾:延续父亲走过的路,把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周肖燕:我亲闻幸存者诉说的苦难,我要把知道的一切,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周柏选:希望更多“新南京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