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油菜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菜籽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四成左右。
202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行动。为了打开我国油料增产的新空间,春天里,一群“追花人”忙碌起来。
在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记者看到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油菜繁花朵朵。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董育红:花期不等人,搞育种的就是油菜一开花,它就是个命令。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时期,油菜一开花,就要到现场来,就要开展工作。
每年的1月底至2月初,正好是温室大棚油菜开花期,油菜花期短暂,前后也就半个多月。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在这个育种温室大棚的油菜花田里面随时都有新发现,比如这一株油菜它好像戴了一顶小小的帽子,而另一株,它穿戴就更整齐一些,好像穿了一件外套。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种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员关周博:这叫人工辅助授粉。无论是油菜“戴帽”还是“穿衣”,其实是育种科研的关键一环——套袋。把袋子套上之后,给它穿上这个“小衣服”,防止外边的花粉串粉。
“穿衣戴帽”后的油菜,在科研团队的精心呵护下,即将迎来生长关键期,也就是专家口中所说的结实期。油菜从播种到收获,分为苗期、蕾薹期、花期和结实期,每一个环节科研团队都要“跟得上、盯得住”。长期和油菜打交道,研究中心这些科研人员已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种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员关周博:这里就是我们的主场,每天都会来观察,有没有不速之客。现在像这个应该是它的成虫,叫茎象甲。
记者注意到,科研人员随身都会携带相机、笔记本,一旦有新发现马上记录采集数据。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董育红:预防重要,不抠细的话,没有及时防治,损失就没法挽回了。
油菜育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应用大约需要10年左右。因此对科研团队来说,育种攻关、转化推广一刻也不能耽误。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这个由70多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就像候鸟一样迁徙,从当下的杨凌温室到三月的汉中、四月的杨凌基地,再到七月的青海、甘肃育种基地,他们一年四季都在田间地头忙碌,“追花守果”,不断提高油菜籽产量和含油量。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在这个育种温室,面积大概两千多平方米,三亩地的样子,但它保存和培育的新材料和新品种,竟然达到了两千多种。
两千多种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护理一年要过几遍,这就需要成千上万次的指尖劳动和经验积累。目前陕西的油菜种业发展规模和科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负责人 陕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穆建新:我们创制出了含油量66%的种质资源,目前是全世界最高的。土地面积不变,但是产油量提高了25%,那我们就是相当于多种了25%的油菜。通过杂交育种技术,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
1.2亿亩花海
藏着最美春天
在我国,随着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行动的持续推进,近三年油菜种植面积增加1500多万亩,达到1.2亿亩左右。有人说最壮观、最金黄的春天,就藏在这1.2亿亩花海里。接下来通过总台记者的“追花”镜头,看看春天的第一拨花海背后,还有哪些消费新场景。
从1月到8月,从南向北、从低往高,从江南水乡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一朵朵油菜花汇聚成金黄的花海,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油菜花的开放时间与纬度、海拔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新年的前两个月,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油菜花率先绽放;三四月,江南水乡的油菜花进入花期;5月,黄河流域的油菜花开始吐艳;6月,青海湖边的油菜花迎来最佳观赏期;7月,祁连山下的油菜花才姗姗来迟。
记者注意到,凭借“高颜值”,小小的油菜花打开了多种消费新空间:在广西阳朔、贵州安顺、江西萍乡、江苏兴化等油菜花标志性打卡地,在有着“滇中粮仓,鱼米之乡”之称的云南姚安,在四川成都新津天府农博园,一片片油菜花海中,花田咖啡和花田火锅,在这个春天,聚集人气,激发消费活力,促进城乡融合,成为小伙伴们新的好去处。
四川天府农博园农业产业部部长袁周平:根据今年的预订量和网络点击量,我们将花田火锅的数量增加了30%,目前有多个周末时段已预订满。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科技与成果转化处处长 研究员付绍红:在花田搭建多种多样的消费场景,这就是“特色农博+科研单位+消费场景”新型合作模式,最终还是让这里的种植户和周边社区居民受益。
我国每年超过1亿亩的油菜,产出超1500多万吨的油菜籽,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出600多万吨菜籽油及800多万吨饲料原料。通过全区域布局、全价值链挖掘、全产业链开发的模式,油菜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三农人”的新年心愿
2024年,我国不仅粮食生产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乡村游、农机研发、手作工坊、农副产品加工同样发展亮眼。来听听“三农人”的新年心愿。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研发工程师王传旭:做低温冷启动前的试验准备工作,它是一个精密仪器,经不起碰撞,戴着手套操作很不方便,所以不戴手套。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研发工程师王文佳:高寒条件下的试验都做好,我们再去做高原试验,高温试验,2025年,希望把我们的“老伙计”都给调试好,交到用户的手里边,帮助用户更高产、更高效。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小杏花村村民于跃兰:我们还有个订单,急等出货。愿意干!晚上下班了,撵她们走都不走,我一天挣一百二三十元没问题。我的新年愿望是我们越干越好,越干越红火。多研发,走高端。
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小杏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杨: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正在积极做电商。招引的产业尽快落地,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
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小杏花村村民王晶晶:我们这里的玩具,包括包得有40多种品种。今年书记给我们说的,朝80多万订单去奔。我们也有这个信心。
安吉县独松关壹号咖啡馆主理人段春燕:我在给客人们拍照,这段时间是每天爆满的,每天我们都造雪,室内坐满,山上也都是人。
记者:一天做咖啡要做多少杯?
安吉县独松关壹号咖啡馆主理人段春燕:估计五六百杯吧,人流量大了,就带动周边村民的经济了,准备接下去做一些助农产品,免费帮他们卖。
榆林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饲养员崔磊:一年差不多收入七八万元钱。我在这打一份工,又在家里边饲养四五十只羊,村里边的情况都和我差不多,都发“羊”财了。
榆林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工人贺乔: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把控好羊绒的品质,让我们榆林羊绒“C位”出圈。
榆林应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总经理张凯鹏:最近就收到了近4万件订单,总金额达到了2400多万,还有来自德国和瑞士客户的订单。我们的工厂也在加足马力进行生产。新的一年,希望榆林羊绒能够拓展更多的海外市场。
铁力市花香骊城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孟春洋:2025年,借着亚冬会的热度,把我们年丰乡冰雪嘉年华打造得更加精彩,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把我们的冰天雪地真正打造成“金山银山”。
总监制丨申勇 张勤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刘若欠
制片人丨梁丽娟 王凯博 年加
记者丨蒋树林 吴成轩 侯潇扬 郭升 呼和 樊鹏 涛瑞 周勃 坷欣 常明
编辑丨雨棣 张博 张昊
协作丨陕西总站 内蒙古总站 云南总站 江苏总站 陕西台 杨凌融媒 榆林融媒 黑龙江台 安吉融台 临沂台 新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