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璋)4月14日,“人工智能治理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于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期间在中国香港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浪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让这场技术革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机遇,既是时代命题,更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浪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光明网记者潘迪/摄
王巍从三个方面分享了他的思考:
第一是铺路搭桥,让人工智能的数字高速通向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展中国家在算力、数据、算法等核心资源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我国提出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正是要通过南北协作、南南合作来完善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布局。这就像在数字经济版图上编织连接世界的“神经网络”,让更多地区能够接入智能时代的“主干道”。
第二是授人以渔,培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本土创新力量。人工智能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本质是一场人才、技术和生态的协同进化。当前,发展中国家在工业智能化、垂直领域、算法开发、数据治理等环节仍然存在明显短板。为此,“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短期的培训、联合办学、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培养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科技和应用人才,技术赋能的本质在于激发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三是携手同行,以开放协作构建普惠的生态。技术垄断和数据壁垒始终是阻碍人工智能普惠发展的顽疾。破解这一困局的“核心钥匙”正是“开放共享”。开放共享、开源共享,能够降低技术的准入门槛,让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开源代码的开放性和可修改性,使得技术因地制宜地适配本土需求,避免单一标准带来的“水土不服”。
此外,王巍认为,数据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流通机制。“例如,通过隐私计算等技术可以在保障数据使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跨国数据协作,以应对气候、医疗等全球性的挑战。”他说。
“当然,这一过程需要全球多方共建,需要推动技术标准的兼容,也要构建数据治理的信任框架。”他进一步阐释,唯有如此,才能让开源生态成为包容创新的新土壤,让技术的红利真正的跨越地域和阶层的鸿沟,服务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