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曹毅 彭毅 杜高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进程中,流程管理从理念导向、方法工具、技术支撑到实施路径等多个维度,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落地提供了系统性支持。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政策要求转化为治理改革动力,将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引入高校治理,创新性提出“战略业务化、业务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数字化”的“四化”流程管理理念,以流程优化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数字技术激活治理效能,为高校数字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战略业务化:构建战略实施桥梁
“战略业务化”,就是将战略目标拆解为可操作、可实施、可量化、可考核的各项业务,解决落地困难的问题。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构建“战略——业务”转化矩阵,实现办学理念向操作系统的转化升级,使每项工作都能紧密契合学校的长远规划,形成共同推动学校发展的合力。
近年来,学校积极实践“战略业务化”,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制定《基层卓越卫生人才岗位胜任力图谱2.0》,将人才培养目标拆解为“学校规划(L1)—教学管理(L2)—教学实施(L3)—教学评价(L4)”四层级教学管理流程体系,细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等12项核心业务模块,形成“4+12”立体化业务矩阵,确保各环节紧密协同,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确保“规划图”变“施工图”。
业务流程化:强化质量控制手段
“业务流程化”是确保各项业务运作流畅、高效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优化,厘清管理职责,提高办事效率。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预算管理、职称评审等核心业务进行全流程梳理,绘制“泳道式”流程图,编制校级业务管理流程300余个,形成学校《业务流程管理手册》,详细阐述各业务流程的具体步骤、责任分工、时间节点,明确各环节的输入输出要求、风险控制点以及关键绩效指标,构建全校教师、学生、专业、课程、组织架构、后勤保障等关键数据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治理体系优化与重构。
近年来,学校通过“业务流程化”,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57%,管理决策响应速度从“日级”提升至“分钟级”,2024年度管理成本同比下降16%。
流程标准化:规范治理行为准则
“流程标准化”,通过制定包含服务对象、操作标准、风险控制等要素的“业务流程说明文件”,推动管理行为规范化。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系统全面梳理院校现有管理制度,编写包含服务对象、业务流程图、流程标准、目标要求、质控关键、流程说明以及制度依据等内容的“业务流程说明文件”,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流程标准化实施提供保障。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依据“流程标准化”,能够有效避免执行中的偏差。比如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将教学业绩、科研成果等指标量化为具体分值,明确评审专家构成、投票规则等流程细节,避免主观随意性。
标准数字化:推动数字治理进程
“标准数字化”,即所有业务标准必须数字化,便于智能化管理以及考核与监管,让“业务流生成数据流,数据流显示执行流,数据流与执行流支撑决策流”,是数字化治理的核心环节。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了校——院两级治理模型,并打造了整体框架的信息化平台。通过整合教学、学工、后勤等八大领域数据,实现“业务流——数据流——决策流”贯通,消除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极易产生的“数据孤岛”,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近年来,学校数字化成果显著。开发出“杏林问答”智能平台,师生扫码即可反馈诉求,形成“1小时响应、24小时整改、48小时反馈”的闭环机制,校外信访率下降65%,满意度提升6个百分点。实现学生综合绩点“一件事”,规避了学生填报各类表格、扫描复印大量材料等工作,实现了考试成绩、医院实习、社会实践等数据“一网打尽”,一键生成学生综合绩点考核表,使申报材料准备时间由“日级”缩短至“分钟时级”。
治理成效:实现管理生态重构
自“四化”流程管理实践以来,学校实现“三大转变”:管理理念从“部门中心”转向“师生中心”,建立了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管理方式从“人治经验”转向“流程标准”,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57%,新员工入职适应期从3个月缩短至1月以内;治理模式从“碎片化建设”转向“一体化治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运行。
(作者分别系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党政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