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我国在科技领域捷报频传,从浩瀚宇宙到广袤海洋,从防灾减灾到民生服务,一系列大国重器正以“硬核浪漫”书写中国科技新篇章。
海射火箭与中继星构筑深空桥梁
“天启星座”一期全球组网全面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延续“一箭多星”的技术优势,为海洋监测、应急通信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5月19日,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新华社 徐宝祥摄
中国探月工程再传捷报——鹊桥二号中继星取得阶段性进展。已在轨运行14个月的鹊桥二号中继星,凭借极紫外相机和中性原子成像仪,首次获取83.4纳米波段电离层全景图像及磁层能量中性原子数据,为地球空间环境研究打开全新"观测窗口"。
鹊桥二号中继星。央视新闻
大飞机与水陆两栖利器拓展空域边界
国产大飞机C919再添商业新航线——身披“中国红”的C919从上海虹桥起飞抵达深圳,正式投入上海虹桥—深圳直达往返航线运营,成为东航C919客机开通的第13条定期商业航线。
5月18日,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MU5331航班。央视新闻
AG600水陆两栖飞机即将投入量产——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成功完成12吨投水验证试飞,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这一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即将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5月18日,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成功完成生产试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无人机矩阵解锁应用新场景
“双尾蝎A”无人机成人工降水新主力——国产大型三发固定翼无人机“双尾蝎A”专用机型在四川自贡完成首次批量交付,“空中神兵”正式列装。其6500公里航程、30小时滞空能力可实现“边探测边播撒”人工增水作业,成为防灾减灾的“科技尖兵”。
5月18日,“双尾蝎A”无人机系统在飞行中。新华社记者 谢佼 摄
“空中无人机航母”即将首飞——“九天”无人机预计于今年6月底完成首飞。其6吨载荷能力、7000公里航程及“异构蜂巢任务舱”设计,可同时指挥上百架巡飞弹实施饱和打击,兼具电子压制与通信中继功能,将在军事威慑与民用应急领域展现战略价值。
“空中无人机航母”机腹暗藏玄机。央视新闻
(光明网见习记者 王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