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王宏泽)7月16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看甘肃‘铸牢’新实践——道中华·丝路行”采访团走进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这个曾经“苦瘠甲天下”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已实现华丽蜕变。
从“贫困典型”到“幸福新村”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渭源县元古堆村看望群众。对乡亲们深情寄语:“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当时的元古堆村交通闭塞、产业匮乏,村民“喝的黄泥汤、走的羊肠路、住的茅草房”,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465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
元古堆村今昔对比 (元古堆村委会供图)
十余年来,元古堆村干部群众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脱贫致富路。到2024年,村人均纯收入达18860元,较2012年增长11.8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8512元,较2012年增长19.1倍;村集体经济突破120万元,实现从“零基础”到“破百万”的跨越。
基础设施脱胎换骨
如今的元古堆村,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贯穿全村,两旁绿树成荫。曾经坑洼的“羊肠路”已成为历史,村民们骑着电动三轮车运送农产品,游客们悠闲地漫步观光。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介绍,十余年来累计硬化村道38.3公里,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完成危房改造338户,动力电改造全覆盖,公共服务实现从“渴望”到“神往”的转变。
元古堆村整洁的街景,路旁是村民自营的精品民宿。光明网记者 王宏泽摄
多元产业齐头并进
董建新介绍,村里探索出“农旅融合+特色种养”的发展新路:一方面依托村史馆、红歌大本营、梅花鹿观光园等特色景点,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0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建成1500亩标准化百合基地,户均增收8万元以上,中药材、马铃薯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梅花鹿养殖、光伏食用菌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新建的村集体经济“元古堆欢乐谷”游乐园,运营仅半年就实现营收34.6万元。
元古堆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光明网记者 王宏泽摄
民族团结谱新篇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元古堆村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村里创新举办“石榴杯”象棋、篮球比赛等活动20余场,参与群众超1000人次,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组织干部群众、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10余场次,覆盖5000余人次。
村里还组建了各族村民共同参与的产业合作社,在促进增收的同时增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曾经的贫困山村,如今已成为全省“陇中红石榴”示范村、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样板和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如今的元古堆村,红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产业兴旺,民族团结和谐,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