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来源:新华社2025-07-18 15:24

  行走在吉林大地,每每与杨靖宇有关的掌故、遗迹和实物不期而遇,总是被触动心弦。今年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和殉国85周年,又是抗战胜利80周年,记者试着去捕捉多年采访中难忘的片段和印记,是为纪念。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这是杨靖宇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真名与化名

  第一次与杨靖宇有关的采访是多年前首次接触他的孙子马继志,当时,脑海里第一个问号是:为什么他的孙子姓马而不姓杨?

  熟悉东北抗联的人都知道,答案很简单,因为杨靖宇是化名,他的本名是马尚德,祖籍河南确山。实际上,在叫杨靖宇之前,马尚德还化名过张贯一。

  关于杨靖宇名字的由来,目前尚没有权威的解读。一个流传比较广的版本是杨靖宇接手游击队伍时,因为这支队伍原来的政委姓杨,为稳定军心沿用其姓氏,而“靖宇”字面有“安定宇内”的理解,符合杨靖宇的胸怀和志向。

  由于是化名,留在老家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一直在漫长的寻找家人的路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并不知道,赫赫威名的杨靖宇就是他们的亲人。好在历经千辛万苦,马家人终于在遥远的东北寻到了亲人。那时,距离杨靖宇牺牲已十余年。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青年时期的杨靖宇(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其实,很多远赴东北参加抗日活动的共产党员都有着和杨靖宇相似的经历。如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李兆麟原名李超兰,而曾与杨靖宇并肩战斗的魏拯民是山西人,原名关有维,他甚至前后用过十个化名。赵一曼的家人在观看长影拍摄的电影《赵一曼》时,并不知道这个赵一曼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李坤泰,同样作为共产党员的丈夫也是在赵一曼牺牲20多年后才知道英雄竟是自己的妻子。

  还有那数不清的已找不到原名的英雄们。在东北抗联的烈士名录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名字:王大眼珠子、喇叭匠……为了防止家人受到牵连,他们投身抗联后选择了化名或无名。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杨靖宇的雕像。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供图

  在东北抗联的历史长卷中,英雄们以化名书写传奇,用生命捍卫信仰。他们的真实姓名被战火硝烟遮蔽,他们的家庭故事被时代洪流冲散。杨靖宇、赵一曼等抗联将领不仅与敌人周旋,也与自己的身份捉迷藏——他们离家时用的是一个名字,牺牲时用的是另一个名字,而家人寻找的,又是那个最初的名字。这是一段关于名字与身份、个人与家国、牺牲与寻找的悲壮史诗,是英雄以身许国的精神写照。

  每一个抗联英烈浴血奋战的故事后面,都可能有一段魂牵梦绕的寻亲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书。前一个故事令人热血澎湃,后一个故事则令人热泪满襟。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杨靖宇的笔记本日文译文档案。吉林省通化市档案馆供图

  抗联与红军

  原来,东北也有红军。

  位于吉林省磐石市的红石砬子,是杨靖宇在吉林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记者曾经数次到过这里。令人震撼的是,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红军的名号: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红军武器修理所……这些以红军命名的遗迹,在黑土地上显得格外醒目。

  红石砬子的红军医院并没有完整的院舍,更像是个“田野医院”。沿着山坡慢慢向上爬,沿路可见许多宽大平整的石头,有的两米多长。随行的考古工作者告诉我,抗联部队就地取材,利用这里石头较多的特点建起红军医院,很多大一点的石头实际上就是“手术台”。

  杨靖宇创建红石砬子根据地的时间是1932年,彼时中央红军正在苏区开展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杨靖宇将原来的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这支红军虽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井冈山或长征路上的红军,但这一番号在东北的存在,更是一种信仰的宣誓——尽管远离中央苏区,东北抗联始终将自己视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以红军精神为指引,在日伪统治的“铁幕”下点燃不灭的革命火种。虽然后来番号几经变换,但“红军”的精神内核始终未改。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杨靖宇提出“灯芯理论”的油画。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供图

  在红石砬子根据地,杨靖宇按照红军的模式建设部队:设立政治委员制度,支部建在连上,开展土地革命宣传。多次的采访中,我也能处处感受到红军精神在东北抗联中的传承。这里有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杨靖宇说:“部队是灯芯,百姓是灯油,灯芯离开灯油就亮不起来。”抗联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红石砬子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锄头、铧犁等农具与枪支弹药并存,战士们像红军一样开荒种地,被服厂用缴获的布匹缝制军装,红军医院用山间草药救治伤员。

  因为这种红军精神的延续,才让抗联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抗战长达14年之久,杨靖宇更是身先士卒,虽身陷绝境依然孤军奋战至死。

  琴与枪

  在我多次与杨靖宇相关的采访经历中,口琴经常被人提起。艰苦的斗争岁月中,口琴被他随身携带在身边,他还会教战士们吹。有人将杨靖宇称为“口琴将军”。中国古人描述的“剑胆琴心”在杨靖宇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这激发了我的好奇: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为何对口琴这种看似有些闲情雅致的东西如此感兴趣?

  如果仔细梳理这些来到东北的抗联英雄们,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人并非行伍出身,而是书生,他们习惯了舞文弄墨,像杨靖宇的口琴师父金剑啸是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在吉林创建了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童长荣曾经在上海参与创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杨靖宇本是进步学生,一开始也是拿笔的。

  家国有难,书生从戎,这是那个年代的传奇。这些书生们常常也会握起“第二支枪”,或是笔或是曲,与钢枪一起,构成了将士们的“武装”。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35年,杨靖宇奉命从哈尔滨前往南满组建抗日联军。临行前,口琴社的负责人金剑啸将一把口琴赠予他。从此,这把口琴一直伴随着他,直至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杨靖宇不光会吹奏,他还会创作,他写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西征胜利歌》等歌曲,在抗联军队中广为传唱。这些作品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它们简单易记、节奏感强,成为抗联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精神食粮。

  杨靖宇经常在篝火旁为战士们演奏。他最爱吹的是《露营之歌》,这首由李兆麟创作的歌曲描绘了抗联将士“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生活。琴声悠扬,战士们轻声跟唱:“逐日寇,复东北……突封锁,破重围……”琴声和歌声,让战士们疲惫的身体重新积蓄力量,激发继续战斗的意志。琴声和歌声,也是共产党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一把平常无奇的口琴,也许会让人们从中看到杨靖宇等叱咤风云的抗联英雄们的另一面,他们不但是报国杀敌的武将,也是胸有锦锈的读书人。他们不但会打仗,也热爱生活,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正因如此,他们更懂得和平的宝贵,更愿意为捍卫同胞们的美好生活而不惜牺牲生命。

  有形的山与无形的山

  吉林东部地区与杨靖宇有关的印记非常之多。像纪念场馆就有杨靖宇烈士陵园、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等。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所在的濛江县如今改名叫靖宇县。以将军的名字还命名了一些学校,像杨靖宇中学、杨靖宇干部学院等。干部学院里有一面湖叫靖思湖,山上有一座亭子叫靖思亭。杨靖宇抗联活动的遗址遗迹,更是数不胜数。

  从殉国地到陵园,中间还有许多故事。杨靖宇将军殉国后,他的头颅被日军拉到很多地方展示,后来存放在长春。中共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将头颅找回,先是在哈尔滨保存,最后在如今的杨靖宇烈士陵园实现了身首合一。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图为被日军杀害的杨靖宇将军的遗体。吉林省革命博物馆供图

  在1932年到1940年的8年多时间里,杨靖宇转战于当时的南满大地,如果把这些地点串联起来绘成一幅路线图,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在吉林长白山区及其余脉活动。

  行走在东北大地,追寻将军的战斗足迹,常常感觉到在白山黑水间,也有一座无形的山,那是将军的精神幻化而成。

  后人在建设纪念设施时,格外用心。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前导区有118级台阶,象征将军孤身与敌周旋的118小时;杨靖宇烈士陵园台阶的前一部分有35级,象征将军35岁的生命。人们用抽象的数字表达着对将军的敬意,这些数字不再是冰冷的计量,而是一个伟大生命的精神刻度。

  在长白山区林海里,常常会看到密营的遗址。密营里一般都会有地窨子,这是一种类似窝棚一样的住所。在山地间挖出一个坑,在上面盖上树枝和杂草。就是在这样潮湿阴冷的住所里,杨靖宇带着抗联战士利用长白山区的崇山峻岭与日寇周旋,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

新华走笔|白山黑水间那座无形的山

  杨靖宇将军殉国前最后一夜住过的“地呛子”(窝棚)(资料图片)。

  在与杨靖宇有关的采访中,我还经常听到来自长白山区的一块树皮的故事。将军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胃,发现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当地的老百姓在收拾遗物时,有人保留了一块将军可能食用过的树皮。后来几经辗转,这块树皮被送到了杨靖宇家人手里。从此,它成为杨靖宇后代的传家之宝。

  我虽然至今没有见过这块树皮,但每次与杨靖宇的后代接触,总会听他们讲起它的故事。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曾告诉我:这块树皮时刻提醒自己作为英雄的后代,绝不能给英雄丢脸,树皮就是家风的传承。

  如今的长白山区,森林茂密,绿意盎然,是天然的生态宝库。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耳边尽是流水和鸟鸣。行走在这有形的山中,不会忘记那座无形的山。正是有了它的支撑呵护,有形的山才能如此美丽。(来源:7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