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双试点”城市,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超7400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连续五年领跑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福建前列……这组数据概括了泉州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启幕前夕,为期三天的“数智海丝看泉州”媒体采访活动在泉州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在泉州,共同探寻在数字经济时代,泉州向海图强的故事。
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制造
传统产业如何拥抱数字技术?走进361°公司生产厂区,5G智慧工厂数智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整个工厂生产数据实时“跳动”。订单数量、日产出量、日检验量、品牌合格率等关键生产环节数据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
361°公司生产厂区的数字化大屏幕
“流水线的开端,有一个二维码的录入,从裁床开始就会接入数据系统。在流水线后端,质检台上还配备了平板电脑,通过点击‘良品’和‘不良品’,可以快速总结出这条流水线的问题集中在哪个部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61°5G智慧工厂规划分为三个阶段,从信息化基础到数字化管理,再到数智化应用,通过5G网络把生产设备无缝连接,将研发、采购等各个关节打通,从而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协同网络。
探访完361°的5G智慧工厂,马来西亚网红博主郭憓恩感叹:“数字技术对企业的一大赋能,在于成本控制和科技创新,当下泉州企业做到了文化故事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很了不起。”
依托从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营销的全链路创新,“晋江制造”有了殷实的产业家底。在此基础上,晋江以产品创新为引擎,打造“晋品出海”新动能,推动纺织、鞋服产业形成海外闭环,实现“内需”“外销”双轮驱动。
在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机器高速运转,纺丝、卷绕在机器的操作下能够一气呵成,智能落筒机自动接收指令暂存丝锭。随后,AGV智能运转车沿预定路线穿梭,满载的丝箱被精准送至自动化包装线,最终由提升机和智能分配车送入立体仓库。
生产车间,机器在自动化运转
该公司的产品中已有20%销往海外,主要有东南亚、欧洲、日本等国家。2019年1月,越南百宏加弹车间开机投产,年设计产能78万吨,是越南规模较大的聚酯工程生产企业。
从千年商道到智慧港口
构筑数智港口,是泉州重拾“东方第一大港”荣光的关键。今年上半年,泉州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位列全省首位。
在晋江国际陆地港,一排排货车进进出出,集装箱将通过海港、空港、铁路等多种形式联运,送达海外客户手中。
泉州晋江国际陆地港沙盘模型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海上贸易繁盛已久。在全面迈向数字时代的泉州,陆地港集团正成为科技赋能贸易、连接世界的重要窗口。福建陆地港集团董事总经理李子兴介绍,目前,港口已建成集港口、保税、快件、专业仓储、信息服务、交易、金融、商业配套等现代化物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内陆口岸。
“随着运输方式的多元化,‘一单到底’的数字化支撑成为关键。”在李子兴看来,当前,国际物流发展面临标准不统一、各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同、通关数据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如铁路轨距等硬件的不兼容、边境频繁换轨等,造成了成本的浪费,降低了整个通关效率、物流效率。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将在泉州举行
即将到来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上,“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也将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李子兴表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要以此次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为契机,推动泉州在全球智慧港口数字合作中取得发展,为全球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从单点创新到产业园区
走进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展厅展示了许多3D金属打印设备生产的鞋模。据介绍,传统鞋模生产过程中要用到强酸,对工人和环境伤害较大。现在用3D打印技术生产鞋模,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提升了鞋模的精度,助力制鞋产业全面升级。
该公司是泉州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泉州数字产业经济园里,目前入驻企业上百家。园区坚持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围绕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梳理融合通讯、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等7个细分方向。
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
据了解,为了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当地还印发了《关于加快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招商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技术人才落户,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数智风起,潮涌未来。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东道主的泉州,已在数字蓝海中扬起风帆,又将在共话“数智海丝”的背景下,携手全球来宾,共迎未来。(文/图 光明网记者 李飞、孔繁鑫 曾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