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系统部署。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路径。
近年来,“村BA”“村超”等“村字头”赛事走红,正是发展乡村新业态、新产业的生动实践。它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推动观赛旅游、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链条式增长,重塑了乡村形象与发展生态,实现了从风景美到产业兴的跃升。
尤为可贵的是,在这些赛事活动中,村民既是运动员,也是组织者、观众和受益者,赛事增强了集体认同与凝聚力。数字传播的助力更让赛事突破地域限制,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体育+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延伸了赛事价值链,增强了乡村经济韧性,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借鉴的发展新路。如今各地也纷纷借鉴经验,举办“村字头”赛事,以体育为媒推动农文体旅商全面发展。
下一步,还要在系统谋划上下功夫,从产品创新、数据平台、人才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深挖地域特色,推动“村赛”品牌化、常态化,避免同质化,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要推动乡村文旅数字化转型,运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提升服务体验;要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推动人才、土地、产业协同发展,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培育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文旅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实现共建共享。
“村赛”现象证明,乡村不缺资源。“十五五”时期,要更好将赛事热度转化为产业动能,推动乡村发展从“一时火”走向“一直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的路径支撑。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 琦,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