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深度对接国家战略 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山城怀化何以成功打造国际陆港(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吴齐强 孙 超
核心阅读
货物往来,列车穿梭。近年来,江河上游、群山环抱的湖南怀化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打造国际陆港为契机,持续升级开放平台、优化制度环境,推动箱包、竹制品等临港产业发展,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这段时间竹材价格每吨降到500多元了。”湖南亿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雷振,跟竹木合作社沟通最新收购价格。
国际局势的变化,海运行情的实时波动,直接影响着湘桂黔交界深山里的楠竹行情。“这种感觉,最近几年越来越明显。”雷振解释,“之前海运集装箱短缺,带动竹制配件价格大涨,最近短缺情况缓解,竹材收购价也降了下来。”
一组来自湖南怀化国际陆港的数据,印证了雷振的感受。
——2024年,不靠海、不沿边的怀化,对东盟贸易同比增长28.9%,外贸进出口增速连续3年居湖南省第一。2022年至2024年,怀化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7.23%。
——今年上半年,怀化国际陆港班列发运601列,同比增长31%。前5个月,怀化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全市生产型企业实现外贸“破零”8家、“倍增”16家。
陆港何以连接山海、改变山城?
外贸企业为何舍近求远?
新定位改变了“远”与“近”区位格局
走进怀化国际陆港的海关监管区,从一张中国至老挝图定班列的货单里,能看出当地发展的新气象。
空调、冰箱、洁具、瓷砖……这是珠三角的特色产品。水泵、机械设备、电动自行车、光伏组件……不少是长三角的优势产业。
长三角与珠三角港口林立,物流企业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怀化来集货?
“这是时效、成本和服务共同作用的结果。”厚德供应链管理(怀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斌介绍,“从怀化南下,可以走陆路口岸直通东南亚,也可以用铁海联运走向世界。”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铺展延伸,怀化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202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赋予怀化“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和省内唯一东盟货运集结中心的新定位。
“远”与“近”正悄然转变。
先看时效。湖南娄底双峰县,湖南省劲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农机在东南亚广受欢迎。过去,小农机从双峰县经汽运抵达广东深圳盐田港,再通过海运运往老挝万象,全程约25天。如今改由怀化国际陆港的中老班列运输,最快5天就可以运达。
再看成本。运输农机所需的一个40尺集装箱,全程费用从曾经的3.2万元,降到了约1.7万元。中老铁路怀化至万象已经形成图定班列,费用和效率更加优化。
触角还在延伸。今年6月24日,怀化国际陆港携手陆海新通道宁夏公司,以“散改集”铁铁跨境运输方式,将西北的2500吨化工产品运往越南,全程仅需10天,较传统铁海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时效50%,降低物流成本30%。
“未来将扩大跨省份货源协同,深耕西北内陆市场,有效增加跨境运量,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纪委书记雷明雄说。
临港产业如何破零倍增?
“二次创业”探寻从“无”到“有”的成长路径
切割打磨的拉杆、注塑成型的胶轮、针脚细密的拉链……在怀化会同县连山工业园,一个旅行箱所需的39个配件,这里能生产32个,并做到就近组装、出口。
“工业园已经建成十几年,这样热闹,还是近两年的事情。”会同县箱包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综合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林明说。从几乎不生产一只箱包,到拥有箱包企业37家、规上企业12家,年产值超过17亿元,会同只用了两年。
招商靠什么?“怀化国际陆港及其配套的会同港,是张金名片。”林明说。
首先被这张名片吸引的,是上海纽恩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企业在会同县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600万只箱包的生产制造项目。“我们不断追加投资,已经在怀化建成多个生产基地。”公司副总经理赖丽斌说。
正在修建的会同港和园区之间的铁路专用线,更是把陆港延伸到了工厂门口,货物就近“公转铁”。数据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70%的货物经由怀化运抵东盟国家。
然而,怀化不甘于只做通道。怀化吸引箱包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发展。短短2年,怀化聚集链上企业172家,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今年上半年,怀化箱包出口额达2.6亿元,同比增长80.2%。
“筑巢引凤”的同时,当地的特色产业也正潜心修炼“内功”。
怀化国际陆港的班列上,一吨出口竹制车厢底板价格达近万元。“这是公司的品牌产品,已被多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纳入供应链,2024年出口额达2000多万元。”雷振说。
湖南亿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023年,针对传统竹产业小散弱的特点,靖州县林业局联合县国有林业平台,组织国有林场以及120多个行政村抱团整合、提质改造,成功通过了相关国际认证。“不仅产品有了‘外贸通行证’,企业还能享受欧盟等市场的关税优惠。”雷振说。
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怀化抢抓机遇“二次创业”,构建“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以港兴产、以产兴城’的建设理念,积极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助推临港产业向千亿元级冲刺。力争到2026年,实现港区班列开行达1000列以上、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的‘三个1000’目标。”怀化市委书记许忠建说。
节点城市如何持续升级?
改革创新打造东盟货运集结中心
2024年12月,厚德供应链管理(怀化)有限公司向怀化海关申报出口一批休闲食品。这是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后,湖南首票适用该政策的出口货物。
“通俗地说,出口企业实现了发车即可退税。”长沙海关所属怀化海关关长王友华介绍,企业在海关办完放行手续后即可申报退税,相比过去,退税周期缩短5—10天。
“发车即退税”“量价互保”“直装直提”……企业感受到的实惠与便捷,体现在一个个新名词中。“在经营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经营主体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雷明雄说。
与怀化西站毗邻,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的怀化国际陆港多式联运中心正在加紧室内装修,今年10月即将投入使用。“配备了3条铁路专用线和2台自动化智能龙门吊,年吞吐量可达10万标箱。3万多平方米的调度大楼,将成为怀化国际陆港的智慧大脑。”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尧说。
不仅升级开放平台,更优化制度环境。今年7月,长沙海关发布促进怀化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的10项措施。“措施将促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深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的通关监管协作,为打造东盟货运集结中心奠定制度基础。”长沙海关办公室副主任王新宇说。
7月10日,湖南(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正式建成启用,聚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之家、金融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商事调解中心等法务业态。此外,怀化国际陆港还通过建设冷链物流中心、融入数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不断填补外向型经济的服务空白。
“以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消费中心为突破口,为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提供城市动能支撑,真正把怀化建设成为国际陆港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绿色生态之城和宜居智慧之城。”许忠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