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核心阅读
碧海蓝天遇上白帆点点,长城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工业风与现代文艺气息交融……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绽放山海魅力。这座城市,正以蓬勃的创新活力,在渤海之滨涌动起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动力。
秦皇岛,一座位于山海之间的城市,拥有山、海、长城多种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让秦皇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绽放山海魅力,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从今年年初到7月底,秦皇岛全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1.7%,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13%。
长城文化活起来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角山长城景区内,“山海关金秋长城菊展”正在布展,“往年菊展就‘圈粉’无数,今年结合长城景观的主题展区也将成为游客‘打卡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廖雪梅说。
秦皇岛立足“长城文化为核、山地资源为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长城、青山、村落”深度融合,不断丰富长城文化旅游产品,让长城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更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增收的“金山银山”。
长城脚下的精彩,不仅在赏花,更藏在村落的蝶变里。山海关区孟姜镇北营子村紧依角山长城,以前却是“靠山不见景、守着长城没客流”。如今借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村里将“长城景观+山区生态”打包开发,完成14条街巷“水电气网入地”,修缮30余处残垣断壁,将闲置农房变身“长城人家”特色民宿,打造满族文化博物馆,开发“满族八大碗”等特色美食。
“以前游客爬完长城就走,现在住民宿、吃山菜、逛山村,能待一整天。”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锁说。据统计,今年来北营子村的游客已超5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从角山长城沿燕山山脉向西,153公里的环长城旅游公路在群山之间蜿蜒,串联起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海港区天女小镇、抚宁区圣顶山、卢龙县左右山谷等长城沿线项目,丰富了沿线董家口村、板厂峪村等村庄的致富方式,成了村民口中的“振兴路”。
在祖山的天女小镇,研学、露营、徒步、美食等项目吸引着众多游客。“蘑菇来自花厂峪村,板栗来自秋子峪村,黄桃来自车厂村。”秦皇岛天女小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瑞介绍,通过开发不同农产品加工的美食,也让各村的特色农产品有了名气。据统计,2024年天女小镇餐饮销售额近400万元,其中当地特色农产品创造价值超120万元。
“以长城为脉络,在山区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秦皇岛市文旅局宣传科科长王嘉伟介绍,依托3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精品旅游线路,角山、圣顶山、板厂峪、冰塘峪等15个景区成效初显,实现了从“点式景区”向“廊带公园”的拓展延伸,打造了山海关区孟姜镇北营子村、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镇花厂峪村等10个最美长城村落,长城脚下的山区乡村焕发新生机。
文旅业态新起来
秦皇岛因港而生、因港而兴。当古码头工业风与现代文艺气息交融,会迸发怎样的火花?
在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海边灯塔矗立,海岸上卸车机、吊钩、船锚吸引游客驻足,“这里既有港口工业的历史韵味,又充满时尚浪漫的夏日气息,利用老建筑、废旧机械设备打造的每一处景观都充满了巧思。”来自内蒙古的一名游客说。
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所在的西港区是秦皇岛港的开埠地。南栈房、大码头、老船坞、废旧机械设备等工业遗存不仅集中,而且类型多样,园区在保护港口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将其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成为集工业文化、旅游、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前不久,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作为河北省首个港口转型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式揭牌。如今的港口工业旅游区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业态格局,帆船赛事、研学教育、主题文创、特色餐饮、旅行拍照……百年港口焕发文旅光彩。
如今的秦皇岛,正以“艺术+旅游”的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旅游边界,为游客带来全域、全时的文旅新体验。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的艺术中心广场上,一名游客正举着手机,对准悬挂在21米高空直径9米的“不同艺术之眼”认真拍摄。
“从海边的浪漫潮玩到城区的艺术沉浸,秦皇岛的文旅故事,有了更丰富的打开方式。”景区总经理薄洋介绍,很多人在海边休闲时,正好可以过来逛展、体验手作,让度假时光得以延伸。
从传统避暑景区到现代文旅综合体,秦皇岛先后组织实施文旅项目130个,建设了渔田七里海度假区、北戴河欢乐湾、不同艺术小镇等一批新业态项目,不断推动文旅产品迭代升级。
赛事经济燃起来
蔚蓝海岸,天高海阔,碧波荡漾,点点帆船成为海上灵动亮丽的风景线。秦皇岛的山海资源为文体旅融合开辟了新赛道。
8月2日,第十一届梅沙杯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周末赛圆满结束。102名青少年帆船选手搏击风浪,追逐自己的帆船运动梦想。
“我不仅要自己参赛,也要陪着弟弟参赛,和日常训练相比,比赛更加刺激,竞争性更强。”参加过多次比赛的庄绍辉今年才12岁,却有着4年的学船、驾船经验。
秦皇岛依托滨海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打造了“秦皇岛帆船季”赛事品牌,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赛事活动体系:全国帆船锦标赛、全国帆板锦标赛等专业赛事吸引国内各级专业队及国外的帆船队前来集训;金梦海湾帆板公开赛、家庭帆船赛等趣味性赛事激发大众参与热情;远洋帆船节等活动,则成为国际帆船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
“秦皇岛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帆船帆板运动,我经常带着孩子到这边的俱乐部参加培训和比赛。”北京的一名帆板爱好者说,现在很多青少年正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
自2005年起,秦皇岛已连续举办21届北戴河轮滑嘉年华活动;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总决赛、河北省青少年自由式小轮车冠军赛等赛事在昌黎县举办;今年以来,秦皇岛各地纷纷以第二届全民健身大赛为引领,举办社区(乡村)运动会,涵盖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广场舞、围棋等多种体育项目,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从专业赛场到大众健身广场,秦皇岛以赛事为纽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赛事体系,不断拉长运动产业链条,逐步从赛事举办地向体育产业生态之城跨越。
6月初,2025年ILCA亚洲(公开)帆船锦标赛在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落幕。其间,商家精心推出了37个展区,涵盖美食、非遗小吃、文创等。为期5天的亚帆赛共吸引国内外游客超14万人次,消费者们在旅游中运动、运动中旅游,拉动当地各类消费场所营收超2300万元。
“赛事带动培训、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流量变增量。”秦皇岛市体育局副局长王静介绍,通过“体育+”模式,多产业协同势头发展强劲,秦皇岛文体旅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引流、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
人民日报记者 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