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新疆深入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当地各级各部门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帮助解决就医、就业、就学等实际困难,书写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佳话
目前,新疆已建成150家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18个文化馆、111个公共图书馆、112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设施
新疆具有“向西开放桥头堡、亚欧黄金通道”的独特区位优势,新时代,向西开放门户枢纽正加速崛起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70年前,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六分之一的边陲大地,开启了从落后向进步、从贫穷向富裕、从封闭向开放的伟大历程。
今日的天山南北,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呈现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新疆边境线长达5700公里,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战略屏障。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不懈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晨光中的新疆那拉提草原(2025 年 5 月 23 日摄)
新华社发(许丛军摄)
依法治疆:夯实发展基石 保障人民权益
九月秋来,站在吐鲁番交河故城的观景台上远望,夯土高台如一叶扁舟直面蓝天,两条清澈护城河环抱,河道岸畔秋草初染浅黄。
三年前,这里还不乏垃圾漂浮、河道堵塞的景象。通过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当地检察机关推动多部门联合整治,清理塔尔朗河流域垃圾8.5吨,修建3座过水桥梁,让护城河重现清流。今年4月,新疆首个文物与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在这里揭牌。
“检察机关开展的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是检察机关守护人民福祉助力公益保障的有效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邵明说。
民之安乐皆由治。以法治之力勾勒边疆治理新图景,新疆正在打开更加和谐、稳定、繁荣、安乐的时代新画卷。
近年来,新疆全面深化依法治疆,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制定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夯实法治根基。
创新司法审判模式实现纠纷高效化解,深化审批改革、规范决策程序、强化法治督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新疆以法治“绣花针”精准穿引改革、发展、稳定的“千条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律师“云上”辩护,当事人视频答辩,高效解决纠纷……今年3月,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法庭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揭牌成立,敲响涉外商事案件审判“第一槌”。
“我们主动融入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跟进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战略,制定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23条检察措施,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刘钢说。
“近年来,新疆各地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持续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乌鲁木齐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刘岳说。
团结稳疆:厚植团结土壤 稳固发展大局
8月17日,在新疆首届“援疆杯”中学生足球比赛中,一支来自浙江宁波、新疆阿克苏的“混编”队伍以1︰0的比分力克对手,成功捧杯。
宁波体育运动学校的足球小将和阿克苏沙雅县第六中学的学生们在绿茵场上携手拼搏的身影,是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实践,展现出援疆省市和新疆各族群众跨越山海、团结协作的深厚情谊。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新疆各族群众经常说起的一句话。在这里,多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相亲相爱的场景比比皆是。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为13个不同民族的孤寡老人建了一个家。
2017年5月,在吉木萨尔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巴哈义古丽牵头建立民族团结爱心工作室,帮助维吾尔族“爸爸”依明、汉族“爸爸”胡生哲、哈萨克族“爸爸”卡尔木汗、汉族“妈妈”王改英和刘德秀、回族“妈妈”马金芳等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工作室凝聚起各族群众携手扶贫济困合力。创立以来,先后成立8支志愿者服务队,一千多名志愿者们共同资助贫困学生5500人,为7900多名孤寡老人送去关爱。
“你的恩情我永远都不会忘!”今年5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五团职工依麻木亚孜·斯依提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康复出院时,他紧握着吴玲燕的手说。
吴玲燕是中组部浙大“组团式”医疗援疆第十一批副领队,现任兵团第一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7年至今,吴玲燕三次援疆,先后结对10名少数民族亲戚,依麻木亚孜是其中之一。
了解到依麻木亚孜年老多病、家庭困难,吴玲燕主动帮他联系入院治疗并代付医药费。逢年过节,她带上米面粮油去探望老人,还经常为其助销核桃等农产品。得知老人患上白内障,吴玲燕立即联系一师医院眼科专家为他做了手术。
在新疆深入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当地各级各部门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帮助解决就医、就业、就学等实际困难,书写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佳话。
文化润疆:增进文化认同 塑造共同家园
天安门广场国歌响起,伴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小学生帕提曼罕·排日海提举起右手庄严敬礼,激动的泪水淌过脸颊。不久前的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
立文化之根,铸精神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通过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加大多层次文化产品供给,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目前,新疆已建成150家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18个文化馆、111个公共图书馆、112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设施。各地积极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组建文化小分队赴基层开展各类演出,生动展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基层。
中华文明璀璨浩瀚,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近年来,从推进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示范点建设,到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从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到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等文艺活动,新疆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有效路径,实现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感知、认知、认同。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梁玉春表示,一些地方建筑采用中华传统建筑元素风格,白墙青瓦马头墙在新疆随处可见。随着亭台楼阁水榭日渐增多,建筑领域“中国风”吹遍天山南北。许多大中小学在校园设立孔子等文化名人塑像,促进各族青少年零距离感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2023年2.65亿人次、2024年3.02亿人次……利用丰富特色文化资源,新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打造多姿多彩文旅活动,不断做大做强“大美新疆”“新疆是个好地方”文化品牌,助推天山南北“旅游热”持续攀升,接待游客数量屡创新高,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5月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提出,未来6年,新疆将打造万亿元级文旅产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年度接待旅游总人数超4亿人次。
富民兴疆:驱动繁荣引擎 拓宽富民之路
沙漠腹地,源源不断的油气从地底喷涌而出;塔里木河畔,一望无际的棉田翻涌如银浪;霍尔果斯口岸外,一列列中欧班列满载货物轰鸣向西……天山南北,一场以发展为笔、以富民为底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疆具有“向西开放桥头堡、亚欧黄金通道”的独特区位优势,新时代,向西开放门户枢纽正加速崛起。
在霍尔果斯口岸,车辆有序排队,驶向哈萨克斯坦。自2023年8月15日起,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24小时不打烊”,开启全时段货运通关模式,满足日益高涨的经贸需求。道路通,贸易畅,昔日边远之地变身亚欧黄金通道。目前,新疆与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2024年,全疆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51.1亿元。
准噶尔盆地东缘,钻机轰鸣。今年以来,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油气生产提速。
为服务国家经济大局,新疆立足自身资源特点,全力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矿产等资源和产业在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2024年,新疆原煤产量达到5.43亿吨;油气当量达到6664万吨,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正从资源大区向资源强区迈进。
曾经,新疆经济结构单一,依赖能源“单腿走路”。如今,包括绿色矿业及加工、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文化和旅游等在内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齐头并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39.6︰47.9。
以农业为例。新疆地域辽阔,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潜力巨大。近年来,立足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新疆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区。2024年,新疆粮食产量达466亿斤,单产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棉花总产量568.6万吨、连续3年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超九成。
盛夏时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再传好消息。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沙漠小麦首次迎来丰收——2600多亩小麦种植试验区平均亩产约300公斤。今年,新疆夏粮播种面积1662.1万亩,总产量达684万吨,稳居全国第六位。
发展速度,持续转化为民生温度。新疆居民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各族群众口袋越来越鼓。就业人员总数从2012年的1246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1391万人;南疆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行15年免费教育;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100%……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幸福生活的温暖底色更加鲜亮。
长期建疆:潜心长远谋划 推动永续发展
长期建疆关乎稳定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团结进步,关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长期建疆,关键在人。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组织十一批共2万多名干部人才进疆工作。各援疆省市间打破结对关系限制,不断提升对口援疆工作的综合效益,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一代又一代接续援疆的意义,不只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提升上,更表现在对当地人口素质的提升以及助推观念更新上。过去,受传统观念束缚,南疆女性就业机会有限。随着援疆项目不断落地,越来越多女性走出家门学习技能,迈上就业创业之路。她们不仅拥有了稳定收入,也拓宽了眼界,生活更为自信从容。
“以前围着锅台转,如今围着电脑转。”在安徽(三峡)皮山县工业园区,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的数据标注员如克亚·艾合麦提专注地敲击键盘。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字符,不仅记录着她的劳动成果,也承载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新疆筹集100亿元设立新疆人才发展基金,围绕高质量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等重大需求,启动实施“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天池英才”引进计划及5个重大人才项目,引导和激励大批有志青年在拼搏中建功。
2020年,阮思雅等118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奔赴新疆工作。5年来,他们扎根边疆,把青春书写在戈壁滩上、钻井队里,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在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阮思雅深耕自动化领域,她和团队不断改进多参数复杂报警趋势和组态系统优化等工作,逐步完成百口间抽井的自动起抽功能。“既然选择了扎根边疆,选择了石油行业,就要坚持到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阮思雅说。
新疆长治久安,重在基层、重在人心。
启动驻村工作以来,数以万计的新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扎根村落,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同乐。他们用心用情办实事,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生效,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有力推动新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为实现“驻村”更“助村”,驻村工作队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艾日克贝西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建立“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工作机制,为79名党员划定8个责任区,负责矛盾化解和群众服务,建设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在驻村工作队带动下,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不断创新治理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治理网络,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注入坚实力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新疆法学会党组书记毕德国表示。
迈上新征程,各族干部群众将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指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事关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上持续发力,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记者:李自良 何军 初杭 贾钊 潘莹 顾煜 孙哲 苟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