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王一涵) 10月1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表示,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十四五”期间,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从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陆治原指出,兜底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我国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对象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初步建立。全国城乡低保的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困境儿童保障方面,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设覆盖各类困境儿童的保障关爱体系基本建成。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残疾人福利方面,两项补贴制度有效落实,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累计服务126万康复对象。
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发展迈出新步伐。老龄工作机构改革完成,新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扎实开展、“银发经济”发展壮大、老年人优待和权益维护更加有力。养老服务方面,全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床位799.3万,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高到65.7%。同时,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
专项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婚姻登记全面实行“全国通办”,自今年5月10日起,累计办理26.3万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婚俗改革持续深化,文明健康婚俗风尚正加快形成。殡葬服务方面,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持续加大,建成3350个公益性骨灰堂以及1.68万个公益性公墓,惠民殡葬持续推进。地名服务方面,开通上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乡村著名行动”已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
此外,相关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全国登记社会组织已经达到了86.5万个,目前有2.4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科技创新领域。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当前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家,较2020年增长70%;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最高突破了2000亿元。“十四五”以来,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到了8525亿元,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有力促进和谐稳定和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