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王一涵) 10月1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刘振国就“十四五”期间老龄工作成效作详细介绍。他指出,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相较2020年增长1.07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5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民政部认真履行老龄工作职责并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体系,构建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建设老年友好社会取得积极作用并加快形成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以“银龄行动”为抓手,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注册达5358万人,服务总时长16.4亿小时。鼓励和引导老年人服务社会、创造价值,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形成风险预警防范、纠纷发现报告和化解处置的工作闭环。持续深化“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推动加强老年人司法服务和保障,针对老年消费、旅游、教育、养老金融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涉老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
建设老年友好社会方面,持续组织开展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在基层涉老单位、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单位中评选一批全国“敬老文明号”,表彰一批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每年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实现县级全覆盖。同时,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进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截至2024年底,累计创建299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此外,还推进老旧小区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优化老年人出行环境,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开展“智慧助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