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进博会,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羊驼,安第斯山脉的“毛绒精灵”……从未想到,这些原以为和自己无关的事物,会因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而交织出一条跨越万里的经济纽带。这纽带,改变了我的命运,也点亮了万千秘鲁手艺人的生活。
故事,始于9年前的一次“无心插柳”。2016年,我从秘鲁回国前买了几只手工羊驼毛玩偶分送客户。不承想,有人连夜订购,“小家伙真可爱,再订1000只!”好产品总会自带光芒,而中国市场,正是让这光芒绽放的广阔舞台。我辗转联系上秘鲁手艺人马马尼合作,他既惊喜又发愁——平时日产量仅为个位数,这么大的订单如何完成?最后,他全家齐上阵,耗时4个月交付。虽然客户满意,但因为长期存在制作缓慢、渠道不畅等问题,之后两年销量陷入停滞。星火再亮,也需要一阵东风,方能掀起燎原之势。
转机出现在2018年。当年6月,我偶然看到首届进博会招展消息,当即决定报名。有人劝我:“这么高大上的国家级展会,和咱有啥关系?”但机遇之门,总是会为主动叩响者打开。自荐争取两个月后,我们如愿分得了9平方米展位。展会期间,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会期没结束样品就全部售罄。如潮的热情让大家深受震撼,这就是进博会,这就是中国市场!它足够包容,产品价值不单以企业规模衡量;也充满机遇,只要品质优良,再微小的种子也能在这片土壤生根发芽。
进博会联通的不只是国内大市场,更是国际大舞台。参会后,看得见、摸得着的订单多了,无形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也更广了。有俄罗斯企业通过展会报道找到我们,签下合同;美国、加拿大、冰岛等国的商家也表达合作意向,希望引入。为了打响品牌,我邀请手艺人到进博会了解消费者的品质追求。他们自觉精进工艺,将单一羊驼毛玩偶拓展为10余个品类的“大家族”。如今,“温暖驼”已开设5家专卖店,签约200多个秘鲁手艺人家庭,月均出口近1万只。回头再看,由进博会倒逼出来的“产业革新”相当不易,但崎岖的道路也恰是动人的风景。
进博会带给企业的是重大商机,给许多发展中国家百姓带去的是实实在在的好生活。以马马尼为例,初遇时,他们一家还挤在简陋的平房里,用拼凑的木桌摆摊叫卖;2019年,凭借进博会订单收益,盖起了新房,聘用亲戚搭起家庭作坊;2023年,生意越做越大,建成3层小别墅,整个家族20多人聚在附近,形成简易“产业链”;今年,马马尼又添置了两辆越野车,附近亲友也住进新房子。他常感慨:“这一切就像一场梦,幸运的是我不用担心醒过来。”对许多像马马尼一样的人来说,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圆梦的地方,让梦想照进现实,让生活充满希望。
去年11月,中秘共建的秘鲁钱凯港开港,“小羊驼”的运输时间从60天压缩至24天,成本大幅降低。国家在发展、合作在加深,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最光荣的亲历者。还记得最初在秘鲁寻求合作时,当地人对我们抱有疑虑,甚至不愿多聊;而今,只要看到中国面孔,他们就知道这意味着机遇和友谊,我们每到一个村庄都会受到热烈欢迎。信任的增强,源于众多具体而微的共赢故事,外国朋友真切地感受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小羊驼”正是在这浩荡不息的开放东风中成长壮大。近年来,我注意到,越来越多非洲、拉丁美洲的小微企业,像当年的我们一样,通过进博会走进中国市场。我相信,在这个广阔而包容的舞台上,一定会有更多企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用一个个好产品撑起万千家庭的幸福希望。
(作者为“温暖驼”品牌创始人马玉霞,本报记者常晋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