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深圳11月15日电(记者夏亮、高萌、孙飞)仰泳是泳池里最孤独的姿势。选手倒着游,看不见两侧的对手,只有在转身的瞬间,才能透过水花瞥见一丝旁人的影子。
这样的比赛,徐嘉余在全运会上比了12年,也赢了12年。

11月15日,浙江队选手徐嘉余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摄
15日晚的男子200米仰泳决赛,半决赛排名第二晋级的徐嘉余,在决赛中50米过后便取得了领先。随后100米,他的领先优势已经来到一个身位。最终,徐嘉余以1分56秒63的成绩摘得金牌,实现了在该项目上的全运会四连冠。
从17岁首登全运会赛场,到30岁全运会赛场的灯光又一次照亮他的泳道,这位而立之年的老将,包揽了四届全运会男子仰泳已产生的全部8枚金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仰泳第一人”。

11月15日,冠军浙江队选手徐嘉余在颁奖仪式后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可能对我来说,这个事(夺冠)没有悬念,大家看也是。但我们赛前的一些压力以及对我好成绩的憧憬,其实对我来说就是压力。”赛后徐嘉余说。
1分56秒63,比他在今年5月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夺冠时的成绩稍快,但绝对算不上一个好成绩,和他自己所保持的1分53秒99的全国纪录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并没有在训练中去设置200米的强度。我一直是以50米和100米,以及当下的年龄和技术改进去设置100米的强度,让我100米相对来说,可以恢复到在世界前八强这样的成绩。”徐嘉余说,年龄所带来的成倍疲劳在200米强度下尤其明显,“希望接下来让技术更好地把年龄这一块给抚平。”

11月15日,浙江队选手徐嘉余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杜宇摄
不过能游出今年个人的最好成绩,也让他重拾不少信心。“这次(1分)56秒63的成绩,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也是对我技术改革最大的肯定。”徐嘉余说,这也让他对于技术革新更加坚定。
同时期的仰泳选手,或退役,或转型,只有徐嘉余还在坚守。在中国游泳其他项目新人辈出时,只有仰泳迟迟没有新人能顶上。今年的全国冠军赛后,徐嘉余说:“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小将(出现),未来一定属于他们,我会放心地把交接棒交给他们的。”
几天前的男子100米仰泳决赛,黑龙江队王谷开来和陕西队姜呈霖分获二、三名。让徐嘉余感到高兴的是,他们游进了54秒大关。“挺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他们的年龄来说,我觉得现在踏出这一步,能够更加激励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

11月12日,选手们在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当今世界泳坛技术在不断革新,好的仰泳成绩也层出不穷。为了在国际赛场上保持竞争力,徐嘉余在杭州亚运会后开始进行技术革新。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技术革新同样如此。在新加坡世锦赛上,徐嘉余便遭遇了技术改进后的“滑铁卢”。他在自己的主项男子100米仰泳比赛中,职业生涯首次无缘世锦赛该项目决赛。
不过,对此他早已看淡,赛后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当岁月和变革同时进行所产生的奇妙效应。我很好,我也在希望以后变得更好。”
在本届全运会上相继拿到两个项目上的第四枚金牌,徐嘉余说:“我觉得放得下,比我想赢,更重要。因为想赢,会怕输,那我放下了,我就可以输,也可以赢。”
谈及接下来的男子50米仰泳比赛,徐嘉余说会在半决赛中全力以赴,随后一步一个脚印,拿下金牌。
或许,正如徐嘉余在新加坡世锦赛后在社交媒体上所言:“胜利不会是终点,失败也不可能是结束,最重要的是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如今,徐嘉余守着这份孤独,更守着中国仰泳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