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重庆4月4日电 题:看山望水寄乡愁:重庆如何“宿”造乡村未来?
作者 张燕 黄维正
清明时节春渐暖。青山间,一幢幢小楼清新别致,一块块菜畦排列有序,三两游客漫步田间地头。谁能想到,重庆彭水樱桃村黄帝峡几年前破旧的农家小院,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民宿,而这样的“原乡民宿”在重庆还有很多。
自2016年起,在城口亢谷、巫溪长红村、彭水丹阳寨、酉阳楠木湾、开州杨柳池等地,10个乡村民宿项目相继建设,从渝东北到渝东南,一条新的乡村振兴“致富路”全面铺开……这些民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巴渝民宿”。
连日来,记者走访重庆多个区县发现,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这条“民宿兴村”的新路子,让重庆的乡村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更提高了对美好生活盼头的信心。
创建产业标准体系 打造乡村民宿IP
巫溪长红村位于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借助红色旅游的东风,近年来游客络绎不绝。备菜、整理房间、装扮庭院……清明假期成群结队的游客,让巫溪长红村67岁的张尚香又忙碌起来。
张尚香是当地巴渝民宿“明达居”的老板,早年在外打工,一年两三万的收入,除去开销,几无积蓄。听闻在家门口就有赚钱的法子,还能修建新房,张尚香当起了村里“带头吃螃蟹的人”。
“360平米左右的房子,加上院坝道路修建,需要100多万元,光靠我们家自己来修,等于做白日梦。”张尚香盘算着。她说,自己能当上“老板”,全靠政府的好政策和巴渝民宿的建设。通过经营餐饮、销售农副土特产品,现在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记者在巫溪长红村了解到,这里的巴渝民宿由18栋沿山蜿蜒而建的红顶石墙小楼组成,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取自民宿主人姓名和当地故事、风景。
建筑为两层带阁楼形制,采用当地建筑风格样式。石砌墙体,就地取材;红色金属坡屋顶,象征红军与红叶;走马转角式阳台。保留了乡村农宅的门前院坝、堂屋、灶台和极具地方特色的火塘(农户做饭、熏制腊肉、取暖的火坑)。
巴渝民宿集团副总经理黄晓彬介绍,巴渝民宿定位上是乡村民宿的旅居品牌,注重乡村文化传承,依托“巴山渝水”的自然人文资源,创建乡村民宿产业的标准体系,形成巴渝地区乡村传统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和民宿文化的在地文化窗口,走特色化、差异化民宿发展之路,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与民风民俗体验。
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管局)和重庆市地产集团的领导下,巴渝民宿集团有限公司围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以房联营、以地入股、共建共享”方式,通过发挥国企“领头羊”作用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市场”的发展。
以地入股+以房联营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何谓以地入股?据介绍,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巴渝民宿集团共同组建区县巴渝民宿公司,项目统一规划核定总投资,集体经济组织以存量建设用地作价和财政性配套基础设施量化作价出资入股初始占股20%,巴渝民宿集团货币出资承担项目建设资金初始占股80%,项目财务核算后双方按实际的出资重新核定股权比例持有民宿公司股份,共享房屋产权。项目通过股权分红实现双方收益,通过扶贫保底分红、就业带动等形式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更多分享民宿发展收益。
以房联营则是在尊重农户意愿保障农户自住的前提下,区县民宿公司和农户在规划宅基地按照民宿标准改造新建住房,将满足自用剩余的住房用于民宿客房经营,按照统一服务标准、管理制度、经营模式实现以房联营。民宿房屋新建费用由民宿公司和贫困户共同承担,双方对联营房屋共享产权,农户初始产权比例20%。客房经营收益向贫困户让渡,房费收入分配联营农户占80%,餐饮、农副土特产品收益全部归于农户。
在巴渝民宿建设中,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是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持当地自身特色和历史建筑风貌,推动乡村文化传承。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巴渝特色民宿村落,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既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又要提升乡村民宿品质,增强乡土文化的生命力、吸收力。
文旅融合+网络营销 增强民宿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为了考察巴渝民宿项目选址,黄晓彬足迹遍布重庆各个区县。在他看来,昔日很多贫困村,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可以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藏地”。
旅游搞起来,服务怎么跟上市场需求?记者了解到,针对联营农户在民宿经营能力、服务水平、市场意识方面的不足,在开业前期,民宿集团会同当地乡镇、人社部门组织农户进行经营服务、餐饮基本技能的培训;在试营业期间,民宿选派专人驻点对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着重在技能提升、主客互动、在地文化宣传上精准指导,提升农户在房屋产权所有者、民宿旅游经营者、民宿服务劳动者三者融合生活。
“致富秘诀就是要学好技术,搞好服务。”城口亢谷唐太友一家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不仅学会客房的日常整理、餐饮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吹牛”。经营民宿之余,他还售卖起中药材、菌类等土特产品,一年收入超过20万元,比发展民宿前翻了两倍多。旺季时,唐太友还会雇当地农民帮忙,既减轻了压力,又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巴渝民宿”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小程序“巴渝民宿网络平台”,多维度构筑起“互联网+民宿”推广体系,让游客可提前感知到乡村的“烟火气”。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下一步巴渝民宿将聘请专业创意设计团队,对客房和有意愿的农户进行房间改造提档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内部功能布局。协调统一室内装修、家具与内部软装的色调和风格;配备智能门锁、蓝牙音响、充电、调控等智能化设施等,满足多元化需求。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吸引工商资本下乡
与大部分巴渝民宿合作方式略有不同,在巫溪红池坝建成的侨城巴渝民宿采取的是“三方投资、四方合作”方式。这种方式由民宿集团、社会资本、地方平台公司三方现金出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房屋等资源作价入股。在国资引导下,华侨城、北大资源等知名企业共同探索发展巴渝民宿,实现了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地方政府对项目的出资增资渠道不断拓宽,社会资方带来的资金、商业思维模式及人力资源,为民宿项目带来更大的市场和动力。昔日闲置低效的乡村资源成为香饽饽,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富民强村趟出了新路径。
如今山里人气旺了,有“嗅觉灵敏”的当地群众,也开始学习巴渝民宿的风格和模式开办自家的民宿。
红池坝九坪村支部书记陈林坦言,“巴渝民宿”摆脱了传统农家乐单打独斗的老路子,发挥了“百花齐放才是春”的集群效应。目前,在九坪村侨城巴渝民宿的带动下,由当地村集体牵头,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的“云中筑院”民宿群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
“乡村旅游升级,要让游客既能获得返璞归真的乡村体验,又能享受到现代化、个性化的服务。”重庆市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文森认为,巴渝民宿项目发挥了国有资本先导作用,立足“资源配置、政策通道、协调保障”的农村工作定位,成功引领多家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土地市场,共同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兴旺、经济繁荣。在巴渝民宿建设过程中,将各项政策支持、扶持项目与乡村产业发展统筹联动,将民宿发展与农村土地整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项目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农村土地房屋的增值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据统计,从2016年起,巴渝民宿集团陆续在重庆实施了10个扶贫类民宿项目。涉及帮扶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投资20302万元,建筑总面积51744㎡,建设民宿120栋,经营房间920间。10个民宿自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5万人次,经营总收入1323.3万元,联营农户经营年收入最高达20万元。
“乡村振兴接棒脱贫攻坚,5年有效衔接是关键,这一助农惠农政策将延续保持5年。过去贫困户在哪里,巴渝民宿就在哪里;现在是市场在哪里,民宿就建在哪里。”重庆巴渝民宿集团董事长黄清槐表示,如今农户掌握经营本领,有了“造血”能力,下一步巴渝民宿集团要继续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将乡村振兴作为主责主业,聚焦重庆主城1小时旅游半径,结合地方政府经济、旅游等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资金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拳头”效应,从民宿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入手,发展市场化的巴渝民宿。
寄情巴山渝水,寻找乡愁归处。村里的月光,如梦似幻,照亮了乡愁,而一同被照亮的还有重庆乡村振兴这条“星光大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