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遗有新人|王康:方寸之间刻印千年
首页> 时政频道> 要闻 > 正文

非遗有新人|王康:方寸之间刻印千年

来源:荔枝新闻2022-07-07 12:43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荔枝新闻推出“青春守艺人”系列双语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穿越千年文脉,跋涉千山万水,记录传统非遗的焕新故事,聆听青春传承的时代之音。一期一会,影像留住记忆,涵养精神文脉、厚植文化自信,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赓续绵延的中华文明。

  北通总统府,南连夫子庙,淮海路35号地处南京新街口,属于不折不扣的闹市区。大隐隐于市,坐落在这个门牌号上的是一座古朴宅院,在高楼大厦的环绕中,凸显着清净与庄严。

  156年前,晚清学者杨仁山在这里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全国寺院的汉传佛经基本藏于此,这里目前也保存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雕版作品。在这方小天地里,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薪火相传已至第八代。

  如初如故:“90后”萌新与千年技艺的缘分

  2010年,18岁的王康还在南京市莫愁中等职业学校(现为南京非遗学院)就读古籍鉴定与修复专业。在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古籍修复成果展时,王康结识了金陵刻经处的两位传承人马萌青和邓清之。一份眼缘,两位老师当场对王康表示,如果感兴趣,可以到金陵刻经处系统地学习雕版印刷技艺。

  次年毕业季,王康上学乘坐的公交车恰好改道从刻经处门口经过,“每天路过,为何不进去看一看呢?”带着这样的想法,王康开始了拜师学艺、实习工作。

  如今,王康已经在金陵刻经处工作了10余年,参与了20多部古籍、近10万字的雕刻。回忆起刚刚入行,王康有种“如初如故”的笃定感,“一颗种子种下去,它在冥冥之中发芽生长。这条路是顺着走下来的,浑然天成。”

  在王康之前也有一些年轻人来到刻经处,大多在短暂接触后便离开了。

  对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邓清之来说,王康是她认识的第一位真正想学雕版印刷技艺的“90后”年轻人。“不少人觉得我们这门手艺落后,但王康是真的热爱并以此为荣,有时他会拿着刻好的经版作品到处向人展示。”

  对于展示作品时喜悦感的来源,王康将其比喻为排队吃东西,“经历过等待,到手的食物才会变得更加美味。过程也许不易,但结果一定会趋于无限美好。”

  埋首浩如云烟的千年佛经中刻印,王康的初心很简单,“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后人看到”。那是一份传承的喜悦。每当倾心雕刻的版片新鲜出炉,王康形容,“如同亲眼见证婴儿的诞生”。

  王康与邓清之

  如琢如磨:锤炼技艺与磨砺心智的过程

  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在工业化的现代社会,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依旧带着刻字人的温度,在具备传统工艺文化美感与价值的同时,人的气息也在雕版作品上入木三分。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历史,最早可溯源至千年前的唐代,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一部分。时至今日,金陵刻经处仍然保持着以“刻版、印刷、装订”为主要流程的手工制书传统,这三个工序还包含了写样、上样、雕版、刷墨、擦印、分页、折页等共计三十多道工序,全部以手工完成。

  在雕版环节中,右手握刀,左手顶住刀背,经过发刀和挑刀两道工序之后,汉字逐渐成型。

  王康算过,一个字的完成有时需要刻上百刀。多年的雕版,让王康左手大拇指中心形成厚厚一层老茧,即使这样,磨刀时若未注意将刀背磨平,仍能在老茧上划出伤口。

  刻经人用手刻印历史的记忆,刻刀也在手上留下匠人的勋章。

  手上功夫的锤炼只是一方面,刻经磨练的还有人的心智。俯首、屏气、凝神,刻刀游走于雕版之上,时间停止于方寸之间。在王康看来,学习刻经最难克服的是孤独和重复。

  “我们学校有位老师,修复古籍时也会听着电视,因为全然的静,太孤独了”,王康说。对他自己而言,更难以忍受的是停滞不前的重复。

  王康渴望突破,哪怕是微小的改变。曾经有段时间,王康为了精进技艺,每日上下班揣着底样稿,在公交车上捧着看,心中模拟怎样去刻。他喜欢琢磨,这是匠人的固执和坚持。

  对于如何突破瓶颈期,王康还总结出八个字:由熟返生,不破不立。“你不能维持当前的水准去工作,要抛弃已经掌握的所有技巧,从头开始,寻找新的感觉,这是‘由熟返生’。在抛弃技巧后,你一定会犯之前所没有犯过的错误,只有当你错了,你才知道怎样不会错,这就是‘不破不立’。”

  在刻经处的十年时光里,王康参与了近十万字的雕刻。经过十年的“抛光打磨”,匠人精神早已嵌入王康的工作,也内化为他的性格。“曾经我是个很急躁的人,但现在,比起速度,我更希望能把一件事做好”。

  这样的改变,也来源于两位师父的言传身教。“师父是如师如父的,他的品性会使你向往,让你希望能变成跟他们一样,成为追求精善美的人。”

  如新如旧:师道传承与融合创新的发展

  王康口中的两位师父就是当年在“古籍成果展”上结识的那两位传承人——邓清之和马萌青。

  邓清之是金陵刻经处百余年来唯一女性传人,温柔的外表下,是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写样、雕刻的坚毅。

  马萌青是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也是该项技艺唯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因为后天原因,马萌青的听力有些受损。刚开始王康和他交流上还会有些障碍,但经过多年的传习授业,王康和师父的交流已经基本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就能互相理解。

  对于师父们跟自己的感情,王康用“溺爱”来形容。“马师父看见我磨刀,都会担心我划伤手,想要去帮我磨”。

  王康与马萌青

  两位师父以外,王康成长也离不开与古人的“对话”。在刻经处后庭的经版楼内,藏有12.5万片经版,那是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心血,正门两侧“流通功德藏,接续人天师”的描金对联叙述着这里的法脉传承。

  初来刻经处,王康正好赶上经版楼修缮完毕。为保护内藏国宝,金陵刻经处对经版楼进行改建加固、硬件升级,成为可满足文物存放条件的的文物库。

  那时,王康与同事们一道,把库房中的版片搬运出来,逐片清理、整理归集,重新放回“升级”后的经版楼。正因如此,他熟稔每一片经版,由衷地赞叹古人的技艺与智慧。

  王康的梦想是能够刊刻出与之齐肩的作品,“因为有这些举世无双的作品在,我们当下人的技艺才能够得到精进。”对于王康而言,雕版的过程,就是在用刀去走前人刻过的那些痕迹,学习前人刻字的角度和心境。

  “我们刻版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身为匠人的责任,就是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后人看到,证明我们来过。这个东西如果说在我这一代人手上断了,后面再拿起来,靠照片和资料吗?自己去想象吗?”

  对于王康来说,刻经是一份工作,更是嵌入人生的使命。

  从马萌青到邓清之再到王康,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已传至第八代。

  邓清之坦言,如今雕版印刷技艺的流传早已不是为了生产性,而是一种文化性的积累。2014年南京青奥会时,刻经处推出了会徽和吉祥物“砳砳”的雕版印刷作品,并在青奥会场馆进行展示互动。

  当呆萌可爱的吉祥物与传承千年的金陵刻经相遇,古老的技艺有了新的活力。

  “人特别多,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人流涌动的场景王康记忆犹新,“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让孩子内心更加丰盈。”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的创新展示

  在王康看来,对于手工艺术的偏好是融进人类DNA里的追求。“人类发展始终需要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所以,未来这种古老的手艺也不会没落下去,待到审美反复时,它仍旧光彩耀眼,但这一切就要看我们怎么把它给坚持下去。”王康说道。

  (本期编导/姜弘毅 汪伟捷 文稿/姜弘毅 周诗婕 摄像/李慧 张润森 夏天 剪辑/袁杰 缪旭 刘炳心刘香楠)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