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现场声】文物3D展示
(这个是明朝嘉靖年间制作的五彩鱼藻纹盖罐)
【解说】只需一块电子屏,几片透明塑料板和一个纸箱,就可组装成一个简易的文物全息投影仪。伴随着讲解,文物的三维图像浮现在眼前。2022年10月,故宫博物院与团结香港基金辖下的中国文化研究院共同携手,在香港特区正式推出“我们的故宫”中小学教育项目。
【同期】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邱逸
我们中国文化研究院做了差不多22年,所以我们是看着教材大纲里面的资料,然后我们也找了很多老师,去问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我们把需要列出来,逐点逐点去改,然后就变成现在我们整套东西,有教材,有PPT(幻灯片),有展板,我们呈现的(是)立体的、跨科的。比如说天气冷的时候,故宫怎么取暖,所以我们并不是把它变成一个中文历史这么简单,而是把它变成整个中学小学不同的课程都需要的科目。
【解说】据介绍,该项目结合故宫博物院以往自主开发的历史通识读本、视频等教育资源,将其转化为更适用于香港学生理解的线上教材,打通了香港当地中文、中史、常识、视艺、音乐、生活与社会、公民等多个学习科目,并赋予丰富多元的形式,带领香港学生了解故宫的建筑、历史、文物及其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
【同期】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邱逸
其实老实说,香港中小学关于中国文化,他们了解的地方其实不多的。然后最难的地方,以前我们说故宫就是图片,现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经来了,北京故宫的很多宝贵的资料放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我们可以一条龙全方位立体地去看,所以这个时机是非常的好。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研究院和我也会带学生老师去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我会跟他们说里宝物背后的故事,这是我们觉得教育时机最好的时机。
【解说】如何将故宫元素编入香港孩子的教材,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邱逸坦言,在编写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同期】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邱逸
困难非常非常多。第一个困难我们钱不够,所以我们就想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便宜的方法,好玩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可以带回家,一家人一起分享。原来我们打算就是剪纸或者立体打印一种东西,但是家里没办法立体打印,最后就是用这个很简单、很便宜,但是很有趣(的形式)把它展示出来。还有很多科学的问题,历史的问题要故宫帮我们做一个审定的话,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因为是历史,我们不可以错,教材内容我们不可以错,所以中间我们来回(改)很多次。
【解说】据悉,项目正式发布后不久,就有7至8万名学生报名使用“故宫100题”线上学习平台,有60多所学校表示有兴趣引入这一教材。目前该教材已编完七成,预计将于今年12月全部完成。邱逸表示,希望香港青少年通过教材和活动,从认识、了解故宫,到欣赏、热爱故宫,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期】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邱逸
传统文化是活的,是现代的,是互动的,是可以跟现代人的生活联结在一起的。我们都希望一点,传统文化的最后结果是国家的认同,是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爱,通过爱我们认同这个国家。我们故宫这个系列有四个字,我们经常用的,就是“知”,知道的知;“情”感情,我们通过知道产生感情;然后“意”,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意识到中国文化,我们是故宫的守护人;最后是行动(的“行”),这个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地方。
记者 范思忆 罗嗣昱 香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