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光明网推出“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系列访谈,记录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在传递历史上所做的努力,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左图为马雯倩与马秀英合影,右图为马雯倩为参观者进行志愿讲解(受访者供图)
身穿象征着紫金草的紫色马甲,马雯倩带领一个又一个的参观队伍穿梭于纪念馆的各个角落。驻足于幸存者照片墙前,马雯倩迅速辨认出那块属于曾祖母的灯牌,她向参观者解释着自己的身份,详细地讲述曾祖母的历史记忆。
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曾孙女,马雯倩从小便听曾祖母讲起她的经历。在曾祖母的影响与鼓励下,马雯倩刚上大学就加入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志愿服务队。每周末,她都会进行志愿讲解,将这段历史讲述给每个参观者。
图为马雯倩(后排左一)、马秀英(前排右二)及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2021年10月,幸存者照片墙上,印着曾祖母照片的灯牌永久的熄灭了。这深深地触动了马雯倩: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幸存者日渐年迈,那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如何得以传承?
“我只知道,在纪念馆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年轻一代,我得做点什么,向世人讲好这段惨无人寰的历史。”
恰逢“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启动,马雯倩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成为了第一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在马雯倩看来,她不仅多了一个身份,更多了一份责任,有了更多的机会传承历史记忆。马雯倩表示,她将担负起“还原真相”与“警醒世人”的重任。“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场人间浩劫,明白和平弥足珍贵。这也是曾祖母的心愿。”
马雯倩主动报名参加了“探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家属”活动。在拜访前,马雯倩做了一些功课,她在网络上搜索幸存者们的经历。“如果不是探望活动,我想,我不会主动查找并了解每一位幸存者的经历。”
站在门口,拎着带给幸存者家庭的礼物,马雯倩内心忐忑,她害怕自己的拜访会使老人想起当年的悲惨经历,引起幸存者和其家人的不愉快。但是,在幸存者家属亲切地招呼下,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马雯倩仍清晰的记得:“奶奶行动不是很方便,却坚持拄着拐杖,到储藏室拿了一瓶果汁给我。她说,现在的小朋友都喜欢吃甜的,还让我不要拘谨。”
见到幸存者乐观的笑容和健康的体魄,了解到幸存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令马雯倩感慨良多。“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除曾祖母以外的幸存者。和爷爷奶奶们聊天彷佛回到了和曾祖母聊家长里短的时候。”和马雯倩的曾祖母一样,幸存者们的听觉不似年轻时灵敏。“和爷爷、奶奶们对话也要大点声呢!”随后,马雯倩叹了一口气,彷佛被拉回了现实:“当我和爷爷奶奶们握手告别时,他们常常会说就靠你们年轻的一代了。”在探望活动中,谁也没有提起“南京大屠杀”,但马雯倩却说自己一定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传承好。
图为马雯倩(左一)在慰问幸存者活动中与幸存者合影(受访者供图)
那一刻,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彷佛在诉说着两代人的默契。马雯倩表示自己不会错过每一个探望幸存者的机会,因为她想从侧面了解每一个幸存者家庭,铭记每一位幸存者的经历,在未来,向世人讲述关于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时,可以将每一段记忆传递下去。
肩负着“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使命,马雯倩站在90后的角度阐述了传承历史记忆的期待与规划。“年轻的一代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来更好的讲述历史。”这一启发来源于马雯倩的大学经历。在大学期间,马雯倩和同校学生一起拍摄并制作了“南京大屠杀微纪录片”。她回忆道:“在临近毕业时,和我一样是编导专业的学妹提出想要为南京做点什么。她在知道我的身份后找到我,希望我可以出镜,参与纪录片的拍摄。”起初,马雯倩只当是助人为乐,帮学妹个小忙。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立意深刻的题材,加之精湛的制作,纪录片最终的呈现令人满意。
纪录片的成功提醒了马雯倩,在校学习的技能可以更好的传播曾祖母的历史记忆,甚至帮助其他的幸存者讲述他们的经历。马雯倩表示将利用自己所学,以直观化、多元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后有机会参与纪念馆的活动,例如慰问幸存者时,我可以带上相机,以拍视频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想向世人讲述的经历。现在自媒体这么发达,这些作品可以发布在网络上,让大家接触到‘一手资料’,生动看到、听到这段历史。”说到这里,马雯倩兴奋地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相机,并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摄影作品。
“我们不仅要在国内讲述这段历史,更要让世界知道这段历史。全世界都是期待和平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将以小见大,敲响珍爱和平的警钟。”马雯倩如是说。
(光明网实习记者 许晨)
相关阅读:
【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常小梅:经受过苦难的人 才会更珍惜幸福
【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天行:见一个讲一个 把家族的记忆传承下去
【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李真铭:争分夺秒,尽我所能,向更多人讲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