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

来源:新华社2023-03-20 22:25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

  3月18日,参观者和展商在展会上交流。当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天津市开幕。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新华社天津3月20日电题:“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

  新华社记者宋瑞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将粮食安全作为“永恒课题”,并已给出确定答案——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日前在天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多年丰收,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其中,中国水稻、小麦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

  这是在展会上拍摄的小麦种子展示品(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农以种为先,种子关系到14亿多人的“口粮”。2013年,中国就提出了建设种业强国。近年来,中国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实施了新修订的种子法,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一项项扎实行动让“好种子”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良种是稳产增产的基础。天津市金良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金良与当地农户们一起整理育秧田,为今年2000亩稻田插秧做准备。

  “去年是个丰收年,水稻亩产近1500斤,是我种地这么多年来最高产的一年。”陈金良兴奋地说,他们采购了“津原89”种子,种出的水稻产量高、品质好。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

  3月18日,一名主播在展会现场进行直播。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在天津,稻种“闯”出一片天,强筋春小麦品种可替代进口,花椰菜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并走出国门,黄瓜育种成果创新能力国际领先,肉羊育种走在全国前列,鲤鲫鱼苗种辐射全国;在湖南,水稻育种、辣椒杂交制种、鱼类育种等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引领世界……

  多位与会专家称,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已步入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已建立较完善的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体系。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金田说,自主可控的种子不仅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也在“走出去”过程中,帮助多国农民增收。

  长期从事花椰菜育种的天津市农科院研究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椰菜育种岗位专家孙德岭让“中国种”在海外开出“致富花”,其团队选育的花椰菜种子批量出口到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一些中国种业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世界。天津惠尔稼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西兰花育种技术,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更培育出广受国内外客户欢迎的好品种。

  “2022年,我们向巴西出口1吨西兰花种子,同时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客户今年计划再采购200公斤西兰花种子。”公司总经理赵前程说。

  中国端稳“饭碗”,除了紧紧攥住农业“芯片”,还要牢牢守住耕地这一粮食生产的生命线。

  2006年,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2020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施行,基本农田上升为永久基本农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耕地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邹学校说。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已给出确定答案

  这是3月18日拍摄的展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春耕备耕时节,中国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增产”,广大农户紧锣密鼓地开展育苗、管护、整地等作业,通过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在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中化现代农业天津示范农场,水稻的耕、种、管、收等环节都与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全流程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10余人的团队就能管理2万亩稻田。农场今年预计每亩收成能达到1300斤左右,比去年每亩增长100斤。”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天津技术服务中心经理陈伟说。

  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中国用一个个数据作出了回击: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到2022年底,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中国也在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中国计划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同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确保1.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中国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努力。

  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消息,近年来,中国向布基纳法索、叙利亚、塞拉利昂等地提供粮食援助,对缓解当地人道主义危机、促进世界消除饥饿目标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在非洲,中国还通过援建农业基础设施,推广适应当地的杂交水稻、菌草等作物,派遣农业专家、加强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助力非洲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与会专家称,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如今的中国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 西十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5月31日,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在敦煌演出。
2023-06-01 10:05
2023年5月31日,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馆和国史影像基地落成暨中国图片大赛房山赛区颁奖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国史影像基地举行。
2023-05-31 15:48
5月29日,2023年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台州市仙居职教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篮球队在比赛中激烈角逐。
2023-05-30 10:26
2023年5月26日,山东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幸福食堂外,老人们正在排队用餐。
2023-05-28 21:45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05-26 16:36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05-26 10:02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
2023-05-25 10:56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05-25 10:36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2023-05-24 10:0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2023-05-22 10:00
5月19日,2023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盐城市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幕。
2023-05-22 08:49
2023年5月17日,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曾被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
2023-05-19 14:14
近年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绿水青山城市生态环境,湖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苍鹭、白鹭等多种水鸟在湖岸繁衍生息。
2023-05-17 18:06
5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职教活动周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启动仪式在该市苏雅拉广场举行。
2023-05-17 10:33
2023年5月15日,初夏时节,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湿地内生机勃勃,花卉、树木、桥梁和湖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05-16 10:55
2023年5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举行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全民运动,健康工大”为主题,共设置26个参赛项目。
2023-05-10 19:41
据悉,此次作品以春天为主旋律,以视角传递出花的娇艳。向生活致敬,歌颂祖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此外,也向新时代创新发展蓝图致敬,砥砺奋进的国人倍感振奋。
2023-05-10 11:19
北平街夜市,是该地夜经济特色街区之一,拥有150余家商铺近100个摊位,汇聚了各式陕西以及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2023-05-04 15:24
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山东淄博,品尝走红的"灵魂烧烤"。淄博市政府和市民积极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由居民、机关工作人员等自发组成的数万名志愿者进入车站
2023-05-04 14:33
旅客乘坐的D6942次"夜市美食列车"从齐齐哈尔驶向夜幕下的哈尔滨。 "五一"假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旅客出行品尝龙江特色美食,体验哈尔滨夜市文化,临时增开高铁列车,将夜市美食"中央厨房"搬进高铁车厢
2023-05-04 14: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