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望天田”这样成为“高产田”(一线调研)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望天田”这样成为“高产田”(一线调研)

来源:人民日报2023-08-31 08:28

  记者蹲点云南陆良县,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

  “望天田”这样成为“高产田”(一线调研)

  本报记者 叶传增 杨文明

  抢农时、赶进度,今年我国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目前秋粮长势总体良好,各地各部门正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

  种粮要高产,良田是保障。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从四川盆地到江南水乡,我国已如期实现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今年还将统筹安排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造有利条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如何做好现代化良田“大文章”?记者近日探访乡村一线,观察从“望天田”到“高产田”的蝶变,在田间地头看农业奔头、农民劲头。

  ——编 者

  乌蒙山绵亘数百里,云南曲靖市坐落在山间。驱车行至陆良县,东西北三面环山,南边是丘陵地形,平坦开阔的中部俗称“陆良坝子”,面积772平方公里,是云南最大的坝子。

  今年的陆良坝子,直到7月才迎来雨季。搁以前,雨水姗姗来迟,必将影响当地经济——全县农业总产值占GDP超四成,等雨播种、望天吃饭,曾是农家长期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让越来越多“望天田”成了“高产田”。近日,记者蹲点陆良,从山间旱地到坝区水田,探究一个问题:如何建好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曾经——

  旱地缺水,作物只能种一季;田间路差,农机车辆难下地

  骑着电三轮,小百户镇炒铁村村民钱小七径直来到自家玉米地旁,打开智能水表、插上水卡,水雾自田间喷洒而出,在半空中扬起彩虹;地里,“饱饮”的玉米秆一握粗细,结着小臂长短的玉米棒子。

  3个小时,10亩地灌溉完毕。钱小七边收拾边说:“2014年,村里有了灌溉设施,咱才告别‘望天收’!”换从前,等来雨季第一场透雨,他才能匆忙开始播种,不仅会影响作物长势,还可能错过最佳上市时机。

  陆良县有南盘江自东北向西南穿城而过,这里的农家为何还要等上一场雨?

  全县108.25万亩耕地,有2/3位于半山区,且为旱地,提水取水困难,故而当地农业按雨季、旱季,分为大春、小春两季生产。

  “小春天旱,要开拖拉机去2公里外的小河拉水浇地,一趟最多拉水4吨,浇一亩地至少用水20吨,这就得跑5趟。”种庄稼,钱小七并不惜力,可拉水成本几乎让他放弃这一季生产:“10亩地全浇完得7天,算上人工、油钱等费用,一亩地的用水成本得接近200元。”

  水,掣肘陆良农户施展拳脚。

  “陆良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壤条件不差,光热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生产的首要限制就是水利设施不健全。”陆良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卢艳萍介绍,旱地缺水,作物只能种一季,种植品种单一;灌溉相对便利的坝区,又存在雨季田间积水难排的问题。

  路,也拖慢当地农业发展步伐。

  陆良县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活水乡高标准农田部分标段的建设,公司负责人李江来到雨麦红村,连牛车都难通过的田间道路让他印象深刻。雨麦红村党总支书记李红说:“下田干活,田埂土路只能一人通行,农机车辆难下地,地里全靠人背马驮。”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既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预期效果,更是陆良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当初听说高标准农田,钱小七满怀憧憬:“种地不靠天,还能多赚钱。”

  建设——

  坝区主打改造提升,半山区重在连片推进;地下管网接水库水进田,地上道路从地头入村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之初,总有村民这样问。

  “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芳华镇戚家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得富答出了习惯。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戚家山村打造了千亩玉米制种基地。去年,县里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村里年久失修的沟渠、蓄水池,或重修或新建,不再跑冒滴漏,灌溉能力提升,播种效率随之提高。5月中旬,2800亩玉米地就已完成播种,如今已进入成熟期。

  “芳华镇等坝区乡镇,地势相对平坦,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以改造提升为主。”陆良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丽芬说:“山地虽然海拔高,但农田坡度并不大,我们在科学选址的前提下,连片推进半山区农田高标准建设。”

  “眼前这片高标准农田建成有5000亩,全村目前一共建成1万亩。”循着炒铁村党总支书记钱建祥手指方向,绿意盎然的田野阡陌纵横,“我们看不到的地下,还埋着1000多公里长的管网哩!管网从恨虎坝水库直接修进农田,只要水库有水,旱季用水就不用愁。”

  再看雨麦红村,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原本零散的土地连接成片、机耕路穿行其间,电三轮、拖拉机、翻耕机等农用机械来去自如。李江说:“按照建设要求,机耕路为至少5米宽的砂石路。如果路面和田面高差超过50厘米,还会合理设置下田坡道和管涵。”

  目前,陆良县实现灌溉管网到田面积超过2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机耕路通达率超过98%。水利设施建设解决了旱地灌溉问题,农户只用考虑市场需求,种什么作物、什么时间种;田间道路的拓宽,不仅便利了农机下地作业,还让外地客商得以直接到地头收购。

  良田带来好收成、真实惠。卢艳萍以小春季种植的冬马铃薯为例进行说明:“如种植管理水平较高的炒铁村,去年底播种,今年3、4月收获,亩产约3吨,三四块钱一公斤,一季亩产就有近万元;哪怕行情不好,单凭亩产高,也能有五六千元。”

  成果——

  土地产出提高、群众收入增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势头显现

  “用水有了保障,春节一过就能种玉米,秋马铃薯最近也种下了,年底又是一季收成。”去年,钱小七侍弄10亩地,保守估计纯收益超过8万元。今年,他计划在秋马铃薯收获后购置滴灌设备,引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力争来年单产再提高。

  尤其是2019年以来,陆良县新建高标准农田9.7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建设重点包括光伏发电站、提水泵站、机耕路、沟渠管网等。

  随着“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改善和综合配套完善,陆良县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形成坝区以水稻、蔬菜、鲜食玉米为主,半山区以马铃薯、饲料玉米、制种玉米为主的种植格局。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如何?数据呈现最为直观——

  据陆良县农业农村局统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2011年,坝区亩均产值2000—2500元,坝区边缘地带和半山区亩均产值2600—2900元。而今,秋马铃薯一季亩产值可达万元,当地更可实现三季种植。

  “单是今年小春一季,增加了10万多亩冬马铃薯种植,按亩均1991公斤的产量、3.2元/公斤的单价,就给全县带来超过6.5亿元的农业收入,还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卢艳萍说,陆良县今年计划完成夏粮生产20.9万亩,实际完成21.4万亩,完成率超过100%。

  “土地产出提高、种地收入增加,群众对耕地也更加重视。”张丽芬说,当“望天田”成为“高产田”、“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农民动起来,农田也忙起来。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势头随之显现。目前,陆良建成马铃薯种植基地35万亩、玉米种植基地25万亩、玉米制种基地4万亩,全县已有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50户、专业合作社24个。

  探索——

  复合种植、轮作生产,提高地力促农业增产,提升产能促农民增收

  陆良是传统农业县,农田长期利用下来,往往出现土壤板结、病虫害多发等情况。如何改善土地“亚健康”状态?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包括看得见的水渠、道路,也包括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卢艳萍介绍,陆良县积极引导农户施用有机肥、配方肥,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方式,提升农田品质。

  间种轮作,是近年来陆良增强地力、提升产能的新尝试。

  “玉米大豆手牵手,一地两种双丰收!”7月11日,雨麦红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测产结果出炉,不仅亩产值超过3000元,还能有效恢复地力,这让李红喜出望外。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2行玉米、3行黄豆或4行玉米、8行黄豆”的高矮间作种植模式,以提高作物总体产值。

  “大豆还是优秀的固氮植物,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和玉米复合种植,田间病虫害明显降低,省去不少农药钱。”李红介绍,今年陆良县共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1万亩,雨麦红村就有300亩核心示范区,明年村里还要扩大示范种植面积。

  “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土壤害虫和病菌会不断扩繁。与水稻轮作,有泡田效果,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云南曦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侯胜坤说。去年,公司在三岔河镇大马路村的藜蒿大棚里试种了一季水稻,亩产达到500公斤;经过水稻轮作的土壤结构有了改良,下一茬种出的藜蒿品质高、卖相好,卖出了好价格。

  “今年,我们尝试把稻菜轮作面积扩大到300亩。”侯胜坤说,“既让土地‘喘口气’,也比传统的休耕轮作增加一茬作物,更有助于种植户实现‘钱粮双收’。”

  截至2022年底,陆良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6万亩,达到当地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45.79%。“力争到2030年,全县96.01万亩基本永久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陆良县委副书记查智昌说:“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确保粮食安全,帮助农户赚钱,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冰雪季

  • 颐和园“金光穿洞”奇景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