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评论】
当下,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生产生活、获取信息的新空间,给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带来了挑战和变量。8月28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以“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为主题。论坛邀请各界人士就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行研讨,共话机遇与挑战,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论坛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霍巍深有感触:“这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如何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传播环境,如何动员各民族网友充分参与网络文明交融,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体现在网络空间内,我们尤其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影响全世界,我们应该讲清楚其历史脉络、内涵外延、辉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一席之地,更好拥抱未来。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让文明之花在网络空间绽放。近几个月来,人们跟随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的脚步行走219国道,在追寻“诗和远方”中,感悟文化之美、厚植爱国情怀、筑牢文化自信。她化身为“战地记者”现场直播,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让大家切身参与其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奔腾》舞蹈走红网络,网友盛赞民族文化融合与传承;宁波“95后”音乐教师陈嘉玮谱写雪域“音”缘,带领网友探寻民族非物质文化之美……一个个鲜活故事在祖国大江南北上演,在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呈现,充分展示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气象,中华文化不断焕发的新活力。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建民心相通的网络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各民族要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长盛,民族团结的“同心圆”才能越画越大。近年来,各级媒体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内容形式,丰富传播手段,诞生了一批广受网友欢迎的网络内容产品,助力各民族群体实现思想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共赴民族团结进步美好未来。当前,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向未来,网络时代提供了诸多新契机。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内容传播主体,用好社交媒体等传播平台,鼓励社会各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讲述者;充分运用视听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将最美中华民族故事汇聚“云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拓展“互联网+新业态”模式,打造出极富影响力的各民族文化IP。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期望借此次活动,各方继续携手前行,弘扬时代新风,共建网络文明,共同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作者:特约评论员章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