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也是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光明网继续推出“我是历史记忆传承人”系列访谈,记录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在传递历史上所做的努力,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每次陪父亲参加纪念活动,王进勤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听父亲讲述那段惨痛的经历,像守护着一盏灯火。这样的陪伴,她坚持了十年。
在外人眼里,王进勤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遗属。但她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个身份,是在14岁那年。那时,她还只是一名初中生,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题目《我的父亲》。
放学回家后,她郑重地请父亲王义隆坐在身边,拿起笔,准备“挖掘”父亲的故事。尘封多年的过往慢慢从父亲口中淌出——从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侥幸生还,家园被战火烧毁,原本过着平静生活的一家人在逃亡中离散,亲人在眼前倒下……那些曾被刻意遗忘的画面,随着父亲的讲述,在王进勤的脑海中拼凑成一幅残破的历史画卷,嵌在了他们家族的记忆里。
“我听到父亲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后很难受,看到他头上的伤疤,我的眼泪哗哗哗地流个不停。”王进勤回忆。那一年,她突然意识到,父亲的“节俭”和“严厉”背后藏着深沉的理由,父亲对生活的尊重与珍惜,正是源自那段亲身经历过的黑暗岁月。
王进勤(右)与父亲王义隆(中)和大姐王富香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进勤渐渐意识到,父亲头上这道伤疤不仅是个人伤痛,更是一段惨痛历史的证据,一种对后人的警示。“我父亲经历大屠杀的时候也才14岁。”王进勤补充道。这场跨越时空的记忆重叠,让她对父亲的过往感同身受,也让她暗自决定,要将这段历史永远铭记并传递下去。
每年,王进勤都会陪父亲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纪念活动。她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注视着父亲坚强的身影,听他一遍遍地讲述那段历史。对于父亲来说,每一次发声都像是在旧伤上撒盐,但他依然坚持;而对于王进勤而言,这种陪伴,是她对父亲的守护,也是对传承历史最坚定的承诺。
孩子们看望王义隆老人,聆听历史。受访者供图
今年,王进勤成为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对她而言,这意味着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了。“我要把这段历史不断地讲给下一代听,讲给所有的年轻人听,不忘记过去的苦难,才能更珍惜今天的和平与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王进勤说。退休后的王进勤正计划利用更多时间,成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志愿者,向更多人讲述幸存者的经历,传播历史记忆。
历史的真相需要世代接力的守护。从14岁那年第一次聆听父亲的往事,到后来陪伴父亲走遍各大纪念活动,再到如今主动肩负起传递历史的责任,王进勤的生活早已与“历史记忆”紧紧相连。牢记历史,珍视和平,让过往的苦难不再重演,这是王进勤传递给人们的心声。
光明网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