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接续传递防沙治沙“绿色接力棒”(守望)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接续传递防沙治沙“绿色接力棒”(守望)

来源:人民日报2025-03-25 08:24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治沙科研团队七十余载协力攻关——

  接续传递防沙治沙“绿色接力棒”(守望)

  本报记者 刘洪超

  核心阅读

  辽宁省彰武县与科尔沁沙地南缘接壤。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防沙治沙科研机构——辽西省林业试验站(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前身)在此成立。

  从最初固沙屡战屡败,到防风林带拔地而起,再到贫瘠土地地力提升,70余年来,在几代治沙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彰武县沙化土地占比由96%降至36.56%,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1.47%,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登上位于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松林深处的防火瞭望塔放眼远眺,松涛阵阵,绿意盎然。万亩松林如同一道道绿色长城,牢牢阻断了科尔沁沙地南侵的脚步。

  彰武县与科尔沁沙地南缘接壤。如今,全县沙化土地占比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6%降至36.56%,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1.47%,扬沙天气由1953年的43天减少到近10年的平均5天。辽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已经深入科尔沁沙地腹地超13公里。

  绿了章古台,白了少年头。一串串数据的背后,饱含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执着追求和默默奉献。

  青丝染雪

  “我想永远当个护林员”

  “章古台,风沙大,一碗米里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在章古台镇,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仍记得这句顺口溜。1952年,在这个紧邻科尔沁沙地的小镇,新中国第一个防沙治沙科研机构——辽西省林业试验站(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前身)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义县县长的刘斌,主动带着家人搬到了章古台,着手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治沙科研团队。“要想治沙,最要紧的就是把流动沙丘给固定住。”刘斌说,根据流沙活动的观测研究数据,自己和同事们在沙丘上埋好沙障,种下了榆树苗、柳树苗,“但一夜之间,大风就将这些树苗连根拔起。”

  沙丘上到底适合种什么?一次次失败后,有人终于在沙漠深处找到了名叫“锦鸡儿”的灌木,其根系发达,具有喜光耐旱,耐瘠薄、耐严寒、耐酷热、耐盐碱等多重特性。大家如获至宝,在楼前的空地上小心翼翼地栽种培育“锦鸡儿”,星星点点的绿色开始在沙丘上不断扩大、延伸。

  灌木固沙效果不错,但是要想抵挡住常见的七八级大风,最好的办法还是造林。有一次到内蒙古考察,刘斌发现樟子松固沙的效果显著,就提出将其引到彰武。然而,不少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樟子松是高纬度地区的树种,不适合科尔沁地区种植。”

  没有动摇,刘斌和同事们引种了5000余棵树苗。仅两年时间,他们就完成了选种、育苗及试种等工作,成功营建了国内最早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并将这种寒温带的树种南移了8个纬度。

  从第一棵樟子松在科尔沁沙地扎根开始,这种树逐渐在河北塞罕坝、陕西榆林等地大面积推广。1977年8月,樟子松沙荒造林技术通过了辽宁省林业局主持的鉴定,并于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万亩松林深处,枝叶繁茂。在科尔沁工作29年后,刘斌长眠于此。“把我埋在章古台的林子里吧,我想永远当个护林员。”这是刘斌的遗愿。

  薪火相传

  “把这片林子守护好”

  1961年9月,浙江义乌的小伙朱德华告别了风光秀美的鱼米之乡,用扁担挑着被褥和书籍,来到章古台。“我的工作就是蹲守在防护林后面的十几个观测点,研究防护林降低风速的程度,以及空气土壤温湿度变化规律。”如今已是87岁高龄的朱德华说。

  “林业工作有长期性的特点,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朱德华说。从1961年开始的18年间,他带领团队从数万个数据中摸清了风沙经过农田防护林的规律。团队因地施策,协助政府共同建设农田防风林带,让章古台周边几个乡镇村屯的耕地,从之前不足万亩增加到6万余亩。

  “咱们一定要把这片林子守护好。”1983年7月的一天,新员工宋晓东来章古台报到,迎接他的同事与他说了不少话,他牢牢记下了这一句。

  1991年夏天,“三北”防护林的明星树种——樟子松出现群团状枯死,呈现流行性暴发趋势。看着一片片枯死的松树,已经是高级工程师的宋晓东心急如焚。他每天穿梭在松林中,搜集不同的标本,并把病虫害标本、瓶瓶罐罐等实验器具搬到家中,夜以继日地实验观察。

  经过锲而不舍的探索,宋晓东终于揭开了谜团。“与樟子松人工林退化关系密切的主要病害是松枯梢病,主要的害虫是松沫蝉。”如今,通过疏伐、改造、修枝及药剂防治等措施,樟子松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宋晓东还带领团队引进更多的国内外树种在这里进行试种,如小钻杨、班克松等,不断丰富着治沙的绿色队伍。该所精心培育的树种——彰武松,四季常绿,且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无明显病虫害等特点,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周边绿化树种。

  科技攻关

  “从沙地里刨出‘金疙瘩’”

  “虽然科尔沁沙地在彰武停住了外扩的脚步,但沙化土地贫瘠少产,我们想从沙地里刨出‘金疙瘩’。”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沙地所”)所长于国庆介绍,经过科研团队多年攻关,通过绿植还田、铺施草炭、客土压沙、增施有机肥等方法,贫瘠的沙化土地地力明显提升。

  于国庆说:“我们一直努力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拓宽群众致富的路径。”在种苗基地内,各种树种的培育技术成熟后,会组织专家团队对群众开展集中培训,并无偿将技术转让给当地农户。

  目前,章古台镇仅樟子松的育苗面积就超1万亩,年产各类苗木约20亿株,年产值高达9亿元。2020年,沙地所还挂牌成立阜新市农业科学院,健全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沙地所研究员吕林先后引进试种草(药)品种400余份,筛选评价出适宜草(药)品种50余份。同时,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沙地林药模式、林草模式、人工草地高效建植等配套技术研究,被很多农户亲切地称呼为“草根博士”。

  “去年我们进行的玉米与大豆的轮作试验结果表明,作物对沙化土地进行覆盖,有效避免了土地风蚀,而大豆根瘤菌剂的使用,可大大提高沙化耕地的肥力。”沙地所荒漠化研究室副主任姜涛告诉记者。在昔日沙地上,各类经济作物茁壮生长,乔灌草生物多样性植物园内,山楂、沙果、苹果、中草药等作物实现丰收。樟子松二代种子园、沙地赤松初级种子园、彰武松子代测定林等针叶良种基地也在积极建设。

  “所里向我们提供了种羊,又指导我盖羊舍,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呢。”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莫古土村,村民张国海笑容满面。沙地所畜牧研究室负责人徐铁山成了老百姓口中的“羊倌教授”。近5年来,沙地所下属的阜新种羊场共为阜新地区提供优良种羊1500余只,建设了10个标准化良种肉羊繁育示范基地。

  在这里,黄胶鞋、迷彩服、大草帽,成为博士生、研究员们的标配。沙地所拥有科研人员103人,常年的风吹日晒与长期的劳作,让他们皮肤黝黑,双手粗糙。70多年来,沙地所共实施国家、省、市级各类项目6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超300项。

  “要想致富一方,科研必须走在前面,现在取得的一些成果,离不开一代代治沙人的默默奉献,也离不开甘于寂寞、把青春奉献给沙海的科研工作者们。这些前辈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于国庆说。每当有了新成果,于国庆总要去看望一下刘斌,把好消息分享给这位老前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 上海: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