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个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在华发展故事——
“在这里,我们的人生迎来了新机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伊始便注重青年交流合作。成立上合组织青年委员会、发布《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致青年共同寄语》,上合组织致力于为青年打造交流、成长、发展的友谊平台。近年来,不少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投身“上合组织大家庭”发展事业,为上合组织经贸往来、文化教育、农业减贫等领域合作贡献青春力量。
来自埃及的易卜拉欣·马希尔——
“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埃及”
9月初正值开学季,埃及留学生易卜拉欣·马希尔走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校园,开启了自己的本科学习生涯。到校安顿好后,他迫不及待去参观了刚刚在学校揭牌成立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易卜拉欣有一个接地气的中文名——小明,他的中国故事缘起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开始于鲁班工坊。
自2020年起,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携手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先后合作建设了两个鲁班工坊。截至目前,埃及鲁班工坊已为当地累计培训2000余名学生,并录取了首届埃及鲁班工坊6名“3+2”项目优秀毕业生来天津留学。“鲁班工坊在埃及知名度很高,是不少学生心目中的‘顶流’。”小明说。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工程师。我现在学习的专业在埃及有很高需求。”2024年9月,在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学习的小明被选派至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留学。“学校设备先进,老师专业扎实、操作能力强,教学注重实践,还提供很多参观企业、参与实习的机会。我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小明说。
如今,小明的中文水平达到了汉语水平考试五级,专业水平也提升了不少——从精密制图到精密数控编程,再到数控机床操控,小明将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傍身”本领。“在这里,我们的人生迎来了新机遇。我要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埃及,为两国的友好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小明说。
鲁班工坊是天津职业教育首创的国际化品牌项目,致力于通过职业教育合作推动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合作国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埃及等8个上合组织国家已建设10个鲁班工坊。
推动上合组织更好发展,中方始终讲求一个“实”字。成立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将上合组织专项奖学金名额翻一番,实施上合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未来5年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的中国倡议,将成为一个个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越来越多“小明跨洋求学记”将在“上合组织大家庭”中上演,推动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不断加深各国民众的获得感,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上合示范”。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
“我们的工作越忙,越证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合作火热”
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中文名为金东卫,现在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的一名工作人员。最近他格外忙碌。除了日常工作,他还抽空在线上沟通——为上合及“一带一路”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与哈萨克斯坦的意向合作企业协调商务事宜。
不久前,在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举办的“智赋出海慧通上合”主题沙龙活动中,上合及“一带一路”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与哈萨克斯坦一家商业平台达成合作意向。掌握多国语言的金东卫成了此次合作的“纽带”。
“哈萨克斯坦方面提出建材采购需求,很多中国企业都感兴趣,但对哈萨克斯坦的市场规则不太了解,合作中有很多顾虑。”金东卫介绍,他帮助双方企业明确了产品标准、物流方案和结算流程,促成更多上合及“一带一路”绿色建筑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和哈萨克斯坦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自2018年宣布建设以来,着力打造集现代贸易和双向投资为主的高端经贸平台。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正是示范区为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便利程度而创建的。
“现在平台注册企业达2.2万家。”金东卫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后,越来越多上合组织国家的政府代表、客商看好上合示范区的发展潜力,前来考察、咨询的上合组织国家团组接连不断,不少合作意向正逐步落地。“我们的工作越忙,越证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合作火热。”金东卫说。
截至目前,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投资存量超过840亿美元,同其他成员国年度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中方提出愿积极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持续实施面向“上合组织大家庭”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内,一列出口家电专列启程赴俄罗斯,一列进口粮食专列从哈萨克斯坦驶来,两列“上合快线”在此交会。汽笛声中,金东卫感慨良多:“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上合组织发展联系起来,同上合组织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起来。我愿一直做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的促进者。”
来自巴基斯坦的鲁巴·莎比尔——
“让农业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海南三亚,巴基斯坦青年鲁巴·莎比尔正从事一项“甜蜜的事业”。供职于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的她,一心扎到田间地头,探索让甘蔗开花的奥秘。
见到莎比尔时,她正在烈日下采集样本。从试验田到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是莎比尔的常态——通过实验,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发现调控甘蔗开花的相关基因片段。在研究所所长王勤南的指导下,她和同事们一起下地、学习、分享论文写作的心得。
今年7月,“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2025上海合作组织青年委员会海南考察交流活动”举行。活动中,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代表们感叹,在热带高效农业方面,海南提供的相关经验与合作契机是上合组织国家的宝贵财富。“很高兴我的想法得到了认可,我是上合组织农业合作的亲历者。”莎比尔说。
2024年,莎比尔在福建农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想起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原因,她用两个词概括——“友好”“进步”。
“我很喜欢‘巴铁’这个称呼,它代表着巴中友谊。”莎比尔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让我受益匪浅。”莎比尔主修作物遗传育种学,在团队支持下,她借助人工智能对农作物性状及相对应的基因点位进行比对、筛选,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成果。
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农产品和食品贸易,推动农业科教领域建设……翻开此次峰会期间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各成员国继续加强农业、粮食安全合作的决心坚定、步伐稳健。日前,中巴两国签署关于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5—2029年),鼓励双方开展农业科研合作,加强农业专家互访交流。“农业是巴基斯坦的支柱产业,巴基斯坦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莎比尔说,“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各国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学习交流,让农业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靳 博 李 蕊 董泽扬 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