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郑州9月23日电 题:徒步“孤岛”救援,打通“生命通道”——河南嵩县白河镇党员干部抢险记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时隔两个多月,豫西伏牛山深处,山洪、滑坡、塌方留下的印记尚未完全消除。整个7月份,洛阳市嵩县白河镇党委副书记钱金国,沿着这条山路或步行、或驾车,来来回回忙着抢修清障、巡查灾情。
6月30日至7月2日,白河镇遭遇持续强降雨,河流水位暴涨,多处桥毁路断。7月1日晚,在暴雨骤袭之下,处于暴雨中心的五马寺村道路损毁、通信瘫痪、电力中断,成为“孤岛”。
已在上庄坪村河堰上奋战一夜的钱金国,始终放心不下五马寺村的安危。发现五马寺村失联后,次日清晨,最熟悉当地情况的钱金国带领应急小队,一行5人携带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从车村镇绕道前往五马寺村,一路遭遇多处滑坡、塌方,经过6个多小时跋涉终于抵达。
五马寺村共有9个村民组,280户人家沿山谷沟壑散布。钱金国先叫上村支书梁保臣,查看了距村部较近的两个村民组——虽然断电断网,幸无人员伤亡。
应急小队随即分工,年龄较大的两位乡镇干部张松鹏、赵新果留在村部,和梁保臣一起安置房屋受损的群众,并协调转运应急物资。钱金国带着乡镇干部马迎乾、嵩县自然资源综合服务中心驻五马寺村第一书记杨金锁等4人,一人背上两箱方便面,于7月3日清晨出发,沿山沟查看其他村民组的受灾情况,他们最先到达的就是西沟村民组。
西沟村民组,东有摩天岭,西有铁夫崖。当地人说:“因为山大沟深,以前能挑着担子越过西边山岭的人被称为‘铁夫’,所以起名‘铁夫崖’。”
钱金国一行徒步翻越铁夫崖,刚到西沟组,正组织村民生产自救的58岁老党员、村民组长张新建,赶紧拉着一位老太太向他求助。原来,老太太家里有一个17岁的孙子患尿毒症,已经5天没做透析了,吃不下饭、睡不成觉。
一行人赶到老太太家中时,只见少年脸色苍白,蜷缩在桌边。但由于山路受阻难行,且村里缺乏壮劳力,人力担架无法转运。
顾不上喘口气,钱金国等人继续前行,一边查看其他村民组受灾情况,一边寻找手机信号向外界求助,在山岭上找到微弱信号后,立即向乡镇党委报告,请求支援,打通山道。
“不惜一切代价,打通生命通道!”接到消息后,白河镇党委书记李琼岩没有丝毫犹豫,当天就调拨2台铲车、1台挖掘机,副镇长龚涛带领20余名党员组成“抢险突击队”,打通翻越摩天岭的山路。
图为洛阳市嵩县白河镇西沟村民组。新华社记者 杨静 摄
历经12小时鏖战,救援通道终于在7月4日凌晨抢通,救护车随后将患病的少年安全转运至县城医院。事后,在外务工的孩子父亲发来感谢信:“感谢镇党委政府及村支部同志们挺身而出,为孩子抢通了一条‘生命通道’,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暴雨过后,家园重整。钱金国、马迎乾等人吃住在五马寺村里20余天,组织党员群众清理塌方路段,修缮水毁房屋,修复供水设施。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我们只是尽到党员干部的职责。”谈到抢险过程,钱金国说,“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群众才能安心。”
如今,白河镇下辖各村的水、电、路早已恢复正常,钱金国等人也回归各自岗位,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白河镇100余名乡村党员干部,共同守护一方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