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正加速迈向数字社会。在网民规模超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的中国,移动支付、App打车、在线学习、网络订餐、协同办公等互联网新应用新场景,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常态。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数字社会建设图景作出展望,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数字社会什么样?民生便捷、普惠包容、文化绚烂的数字世界,正在乘“数”而来。
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在山东济宁曲阜举行。李政葳/摄
数字赋能民生,生活更有智慧
在山东济宁,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城市大脑”正提标建设,已形成的169个智慧社区、“济宁城市运行全景图”等一项项重点场景应用凝聚着反方面面的民生需求。2022年,山东大力推进“网上通办”“掌上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
当前,中国已形成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山东济宁的数字化实践,正式中国数字社会建设的缩影。从购物消费、居家生活,到旅游休闲、交通出行,各类场景的数字化服务不断迭代升级,互联网新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度应用,为我们构筑起生动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生产生活,数字化生活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作为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校园网络接入率达100%,高校上线慕课数量超6.45万门,学习人数达10.88亿人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作为一种技术支撑,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数字化水平,已成为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径之一,彰显着中国数字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和进展成效。
数字红利持续释放,数字鸿沟不断弥合
截至2020年底,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行政村比例达99.2%;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实现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用户已超6534万人,累计发布需求信息737万条,成功对接584万条……翻开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一组组数字充分验证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取得的积极成效,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网络公益慈善已经成为现代公益慈善的重要形式和鲜明特征。一份针对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的研究显示,近8年来,中国累计有超510亿人次参与互联网慈善,募集善款达350亿元人民币。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极大提高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的便捷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数字社会人人共建,数字生活人人共享。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互联网公益慈善、数字减贫,不只是互联网和传统公益的生硬叠加,更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激发公益慈善事业动能,让互联网“乘数效应”成为提升公益慈善事业水平的助推器。数字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的中国经验与成果,是全球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利于进一步助力网络文明建设,共建全球数字公益新生态。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数字赋能文化创新蝶变
指尖轻点,走进“数字世界”中的敦煌莫高窟16号洞窟,窟内甬道、壁画被全局动态模拟的日光逐一照亮。在今年4月上线的“数字藏经洞”中,不仅可以高清观赏令人惊叹的壁画艺术,甚至塑像的衣纹褶皱、实木底座的木质肌理也能够看得细腻逼真……
“手机一秒,史上千年”,超千万用户在线上饱览敦煌艺术瑰宝,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的“数字敦煌”,让人们得以便捷体验被数字技术所丰富和拓展的中华文化。
无论是云端上的百工技艺、生活百态,还是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数字人、沉浸式虚拟场景,数字科技都在拓展文化生产与消费新空间。近年来,中国持续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22年7月,上海发布中国第一个元宇宙城市发展方案,预期到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2022年,中国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收,已占文化企业营收的三分之一。当多种前沿科技为文化数字化赋能,数字文化加速重塑当代文化样态,改变着大众文化生活的潮流。数字文化所创造的生产力,正在成为数字经济乃至数字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孔子的诞生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尼山,一场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即将展开。届时,国内外权威人士将聚焦人工智能将以何种形式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推动各方在数字时代更好挖掘历史文化时代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事业发展进步。(记者 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