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晨昊)9月1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华书局总经理助理、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在会上表示,古籍作为文化遗产的核心资源,其数字化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中华书局总经理助理、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潘迪/摄
洪涛表示,古籍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推动古籍数字化的机构主要包括图书馆系统、出版机构、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国家古籍数字化资源总平台、民营数据公司等六大类。从工作层次来看,古籍数字化可分为图像数字化、原典文本数字化、整理本数字化以及知识组织与标引四个阶段。
近三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古籍数字化领域,显著提升了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效率和内容质量,大幅提升了文本化和古籍整理效率,也拓展了其应用维度。洪涛介绍说,人工智能与古籍的结合不仅助力学术研究与出版,也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播与公共教育。“数字人成为热点应用,依托古籍知识库进行模型训练,实现与观众的历史文化互动。文博会、数博会等展会上基于古籍与文物融合的数字阅读空间,为公众提供沉浸式历史文化教育体验,充分体现‘古籍+AI’在文博、文旅、文教领域的创新应用。”
洪涛表示,未来除持续扩展内容覆盖范围外,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质量知识库建设、智能问答服务,以及从文本向可视化、可听化、可感知的多模态融媒体转化,将成为古籍数字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与应用方向。